“羊專家”帶領群眾發“羊財”
“次旺頓珠家的羊,確實不一樣,皮毛亮、身體壯,有特別好的發展前景呀……”一群人圍著羊圈交流經驗。他們是來自南木林縣其他16個鄉鎮的農牧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是各自村子里的致富帶頭人。
在南木林縣委組織部的組織帶領下,南木林縣各合作社負責人來到卡孜鄉養羊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參觀次旺頓珠管理的養殖場,取養羊真經,促產業發展,增加群眾收入。
次旺頓珠是卡孜鄉康瑪村村民,他的家庭條件不錯,但他從小特別淘氣,初中畢業就步入社會,17歲開始在那曲市安多縣打了4年工。遠離家鄉的孤獨和工作的繁忙勞累讓他體會到了生活的艱辛。
2019年,他在和父親的一次通電話中了解到,南木林縣支持青年回鄉創辦農牧民專業合作社帶領群眾致富的消息,于是動了回鄉創業的心思。
回家以后,次旺頓珠的父母剛開始不支持他搞養殖,他們認為養殖投資多、風險大。尤其牲畜生點病,可能就賠個“傾家蕩產”??伤€是下定決心,在家鄉父老鄉親的支持下,創辦了康瑪村集體奶牛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
“沒經驗僅憑一腔熱血換來的只有沖動的懲罰”。自己創辦的養牛合作社對面就是他叔叔開辦的另一家養牛場,市場小、同質化嚴重的問題爆發了,根本沒有人愿意收購他養的牛。
“同行是冤家也是老師”。剛開始的“顆粒無收”沒有打倒次旺頓珠,在卡孜鄉政府和“同行”叔叔的鼓勵和建議下,他改變思路,將養殖牲畜改為他更了解、生產周期更短、繁育成活率更高的南木林本地綿羊和西藏地區特有崗巴羊,采取自繁自養和購買優良品種相結合的方式,細心“耕耘”,慢慢積累,逐漸培養出合作社的特色。自此,他的合作社找到了發展方向,開始走上正軌。
經過不懈努力,養殖場的規模不斷擴大,效益不斷顯現,讓群眾看到了發“羊財”的希望,更多群眾自愿加入他的合作社。他積極吸納政府扶持資金,將“共同致富”“勤勞致富”的理念傳遍卡孜鄉。
目前,南木林縣卡孜鄉養羊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社員從康瑪村擴大到了卡孜全鄉群眾,現有合作社成員272戶、924人,養殖場也擴大到了2.33萬平方米,建有18座暖棚圈,羊群數量達到了2682只,次旺頓珠真正當起了“羊倌”。
熱心的次旺頓珠為群眾講授養殖知識,群眾也紛紛向他取經,卡孜鄉群眾親切地稱呼他為“羊專家”。次旺頓珠還鼓勵大家領養小羊,給大家發工資。
2021年,合作社實現總產值111萬余元,領養小羊項目為當地群眾創收16.2萬元,最終全年實現純利潤22.53萬元,向群眾分紅18.12萬元。
“養羊也是能養出門道的,我將會繼續帶領大家賺錢!”談起合作社以后的發展,次旺頓珠信心滿滿地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牧場牛羊肥壯 田間麥浪飄香——西藏農牧業發展亮點掃描
為有力推動青稞生產,保障糧食安全,我區圍繞青稞增產關鍵技術問題,選育推廣了一批高產優質新品種,實現青稞產業不斷發展壯大。[詳細] -
念好“養羊經” 產業助振興——畜牧業科技助力西藏羊產業快速發展
據悉,2021年,同霍爾巴綿羊、崗巴羊等遺傳資源一同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鑒定的羊品種還有阿旺綿羊、色瓦綿羊、多瑪綿羊、蘇格綿羊。[詳細] -
崗巴羊產業助力雪布讓村群眾走上致富路
“過去都說養羊效益低,根本原因是擴群、育肥沒有計劃,飼喂缺乏精細的技術。[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