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就業觀念 破除就業困境
近日,西藏日喀則市人社局與惠州匯能精電有限公司等13家企業初步完成崗位對接,達成輸出意向;2020年,阿里地區將區外就業一次性路費補貼提高到1萬元、生活和住房補貼提高到每年3萬元;林芝市建立區外高校畢業生就業聯絡服務站,設立西藏籍高校畢業生在粵之家,護航高校畢業生在區外穩定就業……
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黨委、政府積極完善政策保障和就業服務,從生活補貼、住房補貼、求職補貼、金融貸款、經營場所、財稅政策等方面支持高校畢業生到企業就業、基層就業、區外就業和自主創業,取得了良好效果。僅2020年,西藏開發高校畢業生就業崗位6萬多個,實現就業2.3萬人,全區就業形勢穩中向好。
隨著畢業季的再次到來,筆者了解到,仍有部分高校畢業生面臨著“畢業即失業”的困境。那為何有的畢業生在離校前就簽訂了區外就業合同,有的畢業生已經籌備好了創業方案,而總有一部分畢業生頻頻觀望卻又“高不成低不就”呢?
究其根源,陳舊落后的觀念是一個重要內因。不少高校畢業生和家長在就業上還存在著只想端“鐵飯碗”的思想、“故土難離”的舊觀念以及盲目追求“錢多事少離家近”和“光鮮體面”的工作,導致目前就業市場出現“有人沒業就”和“有業沒人就”的矛盾。
面對日趨激烈的就業環境,面對創新創業的時代洪流,轉變就業觀念才是破除困境和化解矛盾的有效途徑。
觀念一轉,天地皆寬。高校畢業生和家長們要充分認識到,轉變就業觀念既是把個人理想與社會需求相融合的客觀需要,也是面對當前激烈就業形勢的現實選擇。高校畢業生們要克服眼高手低、急于求成、消極等靠和“一職定終身”的思想,要敢闖敢試、珍惜機遇、用活政策,做正確的自我認知和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樹立起“先就業、后擇業”或積極創業的職業選擇策略。要擁有“吃苦是福”的胸懷與格局,清醒地認識到,無論在區內還是到區外、無論在城市還是農村、無論在首府還是邊境、無論是自主創業還是在企業、單位就業,只要艱苦奮斗、自力更生,都能發揮所長、施展才華,創造出屬于自己的天地。
轉變就業觀念是一項長期艱巨又緊迫細致的工作,需要畢業生、學校、政府部門“三向發力”。各大高校應加強學生專業認識和前景教育,加強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引導學生制訂合理職業規劃。同時,積極推動校企合作,搭建實踐平臺,培養學生專業實踐能力,使人才培養更加符合社會需要。
各級各部門要扎實推進“雙創”示范基地建設,讓創新創業平臺高效運轉,為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成功創業提供堅強保障,讓更多高校畢業生想創業、敢創業、能創業、會創業。要積極落實減稅降費等扶持政策,推進就業援藏等工作,建立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機制,推動高校畢業生高質量穩定就業。要積極主動為創業大學生或區外就業大學生排憂解難,以更有溫度、更有力度的舉措,讓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更有信心、更有底氣、更有成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西藏大學舉辦應屆畢業生校園雙選會
6月10日,西藏大學納金校區舉辦2021屆畢業生離校前校園雙選會,助力2021屆畢業生實現順利就業。[詳細] -
西藏昌都市扎實推進穩崗就業工作
昌都市茶馬廣場人頭攢動,一場以“搭建勞務對接平臺 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為主題的2021年人力資源專場招聘會正如火如荼開展。[詳細] -
拉薩市柳梧新區創新創業工作亮點紛呈:“雙創”之花開滿城
近年來,拉薩市柳梧新區完善創新創業生態,深入推進體制機制改革,統籌推進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工作,創新創業工作亮點紛呈。[詳細] -
日喀則仲巴縣打好轉移就業“組合拳”
就業是民生之本。2020年,該縣各級黨政組織認真落實勞動力轉移就業各項政策措施,不斷創新工作體制機制。[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