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進牛圈 技術入基地
“有了專家的指導,基地的目標完成起來也不是那么難。”近日,林周縣格桑塘牦牛規模化繁育基地相關負責人說。
近期,根據區黨委、政府安排部署,拉薩市出臺《關于拉薩市林周縣牦牛產業發展試點工作方案》,以林周縣牦牛選育場為龍頭,以格桑塘現代農牧業產業示范園為平臺,建立了養殖規模3000頭的規模化牦牛繁育基地,著力將林周縣建設成拉薩市乃至全區牦牛產業轉型升級的種源基地和示范窗口。
根據《2021年全區農口科技人員下基層服務建議方案》和《2021年農口科技人員下基層服務拉薩組工作方案》, 近日,拉薩組畜牧水產科技服務成員與邀請的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專家,前往林周縣格桑塘牦牛規模化繁育基地開展技術指導服務。
科技服務小組對格桑塘現代農牧業產業示范園牦牛規模化繁育基地進行了實地調研,聽取技術場長和凈牧公司負責人對牧場運行情況匯報,了解了牦牛圈舍設計、牛群結構等方面情況,查看了牦牛常規實驗室建設和儀器設備安裝調試情況。
目前,該基地現有存欄牦牛2663頭,已產犢150頭,懷孕600余頭。選購繁育群母牛隔離期牦牛死亡率控制在0.55%,養殖基地配套功能基本齊全,繁育群飼養管理狀況良好,牛群整齊度基本一致,總體膘情良好,規模化繁育模式已經形成。
“同時,也存在牛群分群管理不到位、牛場疫病防治體系不完善、犢牦牛腹瀉等問題,特別是牛場管理規章制度和工作人員績效考核機制不健全等。”拉薩組畜牧水產科技服務成員、區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所長巴桑旺堆說。
為此,科技服務小組建議,要抓好不同類群、不同品種牦牛按性別、體況進行評分后分級分群分單元飼養管理與抓好老弱病殘和雜色牦牛等工作,完善流程和制定規章制度,實施集裝式棚圈設施暖季蔬菜和牧草種植等試驗,確保牛場規范管理和效益。
“專家們都說到點上了,建議也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下一步,我們將積極改進和完善管理舉措,更新技術。”該基地負責人說。
科技服務小組還在格桑塘現代農牧業產業示范園東區舉辦了“2021年農口科技人員春季下基層服務林周縣牦牛養殖科技培訓班”,向縣凈牧公司負責人、牧場技術人員和飼養員,縣畜牧獸醫站專業技術等人員,系統講解母牦牛產前產后飼養管理、犢牦牛早期全哺乳、適時斷奶、早期培育、合理放牧補飼等牦牛適時出欄關鍵技術要點。
培訓班上,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專家對青藏高原人類歷史及畜牧業發展文化進行了科學普及。同時,還討論了母牦牛繁育和犢牦牛品質育肥技術方案。
巴桑旺堆表示,下一步,科技服務小組將長期持續跟蹤格桑塘牦牛規模化繁育基地運營狀況,督促各項技術措施的落實情況,狠抓關鍵節點、關鍵環節的技術指導服務,促進規模化繁育基地朝著標準化、規范化方向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返鄉創業的明星“農民”
初夏時節,走進芒康縣納西民族鄉納西村,山坡上的核桃、石榴、櫻桃、橘子等果木迎風搖曳,綠樹濃蔭下,山間散發著泥土的清香,雞鳴犬吠聲不絕于耳。[詳細] -
西藏昌都市扎實推進穩崗就業工作
昌都市茶馬廣場人頭攢動,一場以“搭建勞務對接平臺 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為主題的2021年人力資源專場招聘會正如火如荼開展。[詳細] -
西藏波密縣大棚靈芝帶動農牧民增收致富
朱晨晨介紹,產業示范園區目前建有149座溫室大棚,根據目前的規模,預計2021年園區將為全鎮13個村分紅35萬元,同時帶動當地3500人次農牧民務工增收。[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