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瘠不再,新程已啟——寫在甘肅所有貧困縣脫貧摘帽之際
甘肅省人民政府21日批準最后8個貧困縣脫貧摘帽。至此,甘肅75個貧困縣全部退出貧困縣序列,困擾隴原大地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
黨的十八大以來,甘肅全省干部群眾鉚足干勁,通過產業扶貧、兜底保障等多種方式,在消除絕對貧困問題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甘肅省扶貧開發辦公室統計,2013年至今,甘肅已減貧552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超過一半的貧困人口通過產業發展實現了脫貧。
貧困人口數量大幅減少,收入大幅增加。2017年至2019年,甘肅貧困地區農民收入增速分別達到10.2%、10.3%、11.8%,明顯高于甘肅農村居民收入增速。
“誰能想到,在這個莊稼都難成活的山溝溝里,竟能增收致富。”站在貧瘠、干旱的黃土塬上,44歲的窯坡村村民梁兵仍感覺“像做夢一樣”。
這個過去以種馬鈴薯為生的村子,如今成了定西市安定區牛羊養殖先進村。梁兵說,6年前,在扶貧干部的帶領下,部分村民發展起了牛羊養殖。他家里的16頭牛、16只羊今年能給他帶來15萬元的收入。
山還是那座土山,田還是那些旱田,但是居住在這里的人們,生活卻早已不同。窯坡村如今家家戶戶養牛羊,現存欄牛超過600頭、羊1800多只,村民的生活越來越有模樣。
貧困群眾“兩不愁”質量水平明顯提升,“三保障”突出問題總體解決。目前,甘肅已動態消除義務教育輟學現象,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基本解決,貧困縣鄉村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的“空白點”已全面補齊,有49.9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搬入新居。
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穩步提升。甘肅貧困地區特色產業不斷壯大,產業扶貧、電商扶貧、光伏扶貧等較快發展,貧困戶自我發展渠道不斷拓展。甘肅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介紹,甘肅省已脫貧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務工收入占總收入一半以上的貧困人口占76%。
不止如此,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也得到極大改善。目前,全省具備條件的建制村已全部通了硬化路和客車,農村電網供電可靠率達到了99.8%。行政村光纖寬帶和4G網絡覆蓋率均超過99%,電商服務站實現有貧困村的鄉鎮全覆蓋。
苦瘠不再,新程已啟。生產生活條件的改善推動新業態在貧困山鄉涌現。
“沒想到世代種地為生的農民也能吃起‘旅游飯’,沒想到‘美麗’也能戰勝‘貧困’。”平涼市涇川縣白家村村民楊彩虹說,通過發展鄉村旅游,曾經封閉、貧窮的“小土村”,如今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村”。
白家村不是個例。甘肅省政府統計,甘肅已建成美麗鄉村示范村900個,鄉村旅游示范村225個,有55.46萬名貧困群眾依靠發展旅游實現穩定脫貧。綠水青山真正變成了金山銀山。
甘肅貧困地區正煥發勃勃生機,綻放新顏。
“脫貧摘帽并不等于脫貧攻堅畫上了句號。”甘肅省扶貧開發辦公室主任任燕順說,一些脫貧戶雖然實現了“兩不愁三保障”,但家庭經營規模小、外出務工缺技能,穩定脫貧根基不牢,需要“扶上馬、送一程”;一些邊緣戶家底薄、抗風險能力弱;一些脫貧村產業鏈條短、集體經濟弱……這些短板弱項,仍然需要綿綿用力、久久為功;小康之路仍需要夯實根基,下足“繡花”功夫。
甘肅底子薄、發展欠賬大是現實,不屈的甘肅人民將一以貫之、接續奮斗。任燕順說,甘肅將繼續保持攻堅態勢,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甘肅研發監測預警系統動態管理存返貧風險等群體逾408萬人
目前,該系統已開展6次監測預警,共發出紅色預警信息41983條、橙色預警信息24458條,根據預警信息核查,共對22779名符合條件的城鄉困難民眾落實相應救助。[詳細] -
甘肅東鄉輸出技能勞務“鐵桿莊稼” 婦女家門口就業
“加大勞務輸轉這個‘鐵桿莊稼’,加強技能培訓力度,讓老百姓學好技術,出去能賺更多的錢。”甘肅臨夏州東鄉縣委副書記楊至軍說,在農村建立的扶貧車間。 [詳細] -
甘肅“真金白銀”建產業 解貧困戶“沒錢干不會干”窘境
甘肅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梁仲科近日接受采訪時說,2018年至2019年,甘肅共落實到戶種養產業扶持資金155.6億元,共扶持貧困戶109.4萬。[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