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成立的拉薩市城關區納金街道林瓊社區,轄區內有6個住宅小區,涵蓋商品房及共有產權住宅,有居民4000余人。建立時間短,住戶間聯系不夠緊密,居民需求與期望存在差異……作為新建社區,林瓊社區面臨著諸多矛盾與挑戰。
“為改變這一現狀,林瓊社區秉持‘物業管理好、社工隊伍好、社區服務好、自治組織好’的四好理念,堅持黨建引領,以拉薩市‘五項工程’和城關區‘五五工作法’為行動綱領,探索實施‘三道+法’,充分激發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實現基層治理新格局。” 林瓊社區黨支部書記旦增說。
管理+治理,促進社區和諧宜居
林瓊社區在充分實施“五級架構”基層組織體系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社區管理、居民自治”的工作模式,前期以網格為依托、網格員和黨員中心戶為主體,組建調研組進行調研摸排,中期以“網格有約”議事角為平臺,通過部門梳理、多方論證、制定方案等步驟充分協商議事,后期按照法規條例充分完善治理的規章制度,全過程指導并參與天峰祥和苑、香雪佳園、佳禾未來城小區成立業主委員會,不斷拓寬基層各類群體有序參與基層治理渠道,讓居民享有充分的自治權,同步在天峰祥和苑小區以“紅色物業模式”為參照,以“社區+網格+業委會+物業”為四方平臺,探索打造以黨建為統領的“紅心家園”工作站,推行紅色小區管理服務新模式,并創新推出“四方逢五議事會”“讓三尺矛盾糾紛調解角”等議事糾紛調解品牌,試點推行“紅色樓棟長”聘任模式,充分發揮“人熟、地熟、情況熟”的探頭作用,把黨的組織和工作延伸到基層最前沿。通過“管理+治理”,充分實現小區治理有機統一,有效將矛盾化解在基層,促進社區和諧宜居。
制度+模式,夯實社區發展基礎
林瓊社區以網格為單元,以掛圖作戰為突破口量化目標,按照底數清、情況明的基本要求,利用社區“紅馬甲”優勢,推行“每日小排查、每周大排查”工作機制,對轄區餐飲門店等重點場所開展燃氣排查專項整治行動,逐戶排查登記燃氣隱患,普及燃氣規范使用常識,抓好問題整改,組織重點商戶、物業開展實戰培訓,全力防范化解燃氣安全風險。
在林瓊公園打造“網格有約”議事角,推行“17148一起議事吧”工作機制,主動問事問需,收集居民反映的民情問題,分類建立協商議題臺賬,運行“1+3+N”議事架構,形成以網格長為中心的1(網格長)+3(專職網格員、網格民警、街道網格指導員)+N(物業、業委會、志愿服務隊、共建聯系單位、雙報到黨員)議事體系,引導居民共同參與決策,確保居民在社區事務中擁有話語權。
常態實行“小網格大擔當”工作機制,設立分散、集中登記點6處,張貼發放網格聯系卡500余張,各網格員通過入戶走訪、電話了解、微信群等多種方式對所轄網格基礎數據、人口底數進行收集,形成社區、警區、物業三方共享的線上社區居民數據。
點單+派單,做實做優社區服務
林瓊社區轄區物業小區和個體門店較為集中,面對居民訴求多元等問題,社區把加強“楓橋經驗”在基層治理的實踐和探索作為有力抓手,由網格員“問診”,著力暢通居民說事議事的“經脈”。
為更廣泛激發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黨支部堅持以居民需求為導向,成立30余個樓棟群,網格工作人員全部進群,通過社區樓棟群“點單”,定期聽取意見做到“收單”。
從天峰祥和苑的水池和綠化平臺改造,到香雪佳園小區活動中心的建立,社區引導居民建設自己的理想社區,做到居民有所呼、居委有所應。如今,居民有什么問題,會在微信群里說一說,網格員就會實行“派單”制,盡量協調難題、解決矛盾,鄰里間的其樂融融都在字里行間一一記錄,這個微信群也轉化為社區治理的“和睦群”。
同步探索社區物業、社會組織、志愿服務者等多元主體參與的“幸福合伙人”模式,專門打造了“紅石榴”志愿服務隊,動態搭建“小喇叭”巡邏隊、“點贊聯盟”文明勸導隊、“紅蜻蜓”義務宣傳隊、“潔美家園”環境整治志愿隊等分支隊伍框架,旨在解決居民身邊的急難愁盼問題,將公益問診、健康義診等豐富多彩的服務帶到群眾身邊,實現居民提出的訂單,有人派、有人接、有人做,切實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百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