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海東震區青年志愿者:去幫助,也被感動
截至12月21日22時,積石山6.2級地震累計造成青海省海東市31人遇難、3人失聯。從應急救援到受災群眾安置,低溫、寒潮,都給當地造成了不小的挑戰。
12月20日下午,青海省海東市紅十字會發布公告,接受資金和物資捐贈。在這則公告中提到,目前災區急缺棉帳篷、折疊床、棉被褥、棉大衣、取暖設備(電暖氣、煤爐、電熱毯)。奮戰在一線的消防救援人員、部隊官兵、民間救援隊員等各方力量,除了要找尋失聯人員外,還需要爭分奪秒幫助當地群眾盡快搭建避寒的帳篷、轉運和分發物資。
地震發生后,青海藍天救援隊員王大響就一直處于備勤狀態,等待統一調派的通知。19日傍晚,他和20多名隊友一起來到了青海海東市民和縣中川鄉金田村。這里是海東受災最嚴重的村莊之一。當地村民告訴救援隊員,受地震次生災害的影響,村里14戶房屋被完全損毀。砂涌、傷亡、失聯一瞬間破壞了這個村莊往日的寧靜。夜幕降臨,零下十幾攝氏度的低溫,讓受災群眾的處境雪上加霜。
了解清楚情況并領好任務后,王大響和隊員們的第一項“大活”就是搭帳篷。這一夜他們一刻也沒停歇,干到了凌晨3點多,搭了50多頂帳篷。短暫休整后,20日早6時,他們又帶上要派發的物資,趕赴周邊4個村莊。
王大響的隊友耿亞鵬和先遣小分隊在地震發生后不到半小時就已踏上前往震中的征途。21日晚,由于甘肅當地救援力量趨于飽和,在前方指揮的統一調派下,他們一行人從甘肅趕赴青海海東。跟此前已經在這里的隊友一樣,先趕緊搭建御寒的帳篷,然后在指揮部的統一調遣下裝卸、運送和協助分發物資。
加上22日從甘肅抽調的人員,一共29名藍天救援隊員增援青海。目前,搭帳篷的工作已經完成。為了讓物資流轉更快,隊員們的任務主要變成了裝卸物資,然后由各村鎮的負責人領取分發。同時,還有一部分救援隊員為紅十字會的供餐車幫廚,讓受災群眾能吃上一口熱飯。
搬物資、做飯,這些跟“轟轟烈烈”看似不沾邊的工作,恰是眼下災區的“生命線”。青海藍天救援隊、天津藍天救援隊、北京藍天救援隊、江蘇常州藍天救援隊、山西太原藍天救援隊共計57人組成青海海東藍天青年突擊隊,每天工作12到16個小時。物資一來就是號令,早一分鐘裝卸、轉移完,就早一分鐘能讓受災群眾安心。
青海藍天公益事業發展促進中心(青海藍天救援)負責人王楷博觀察到,目前災區秩序井然,受災群眾陸續拿到御寒物資和食品等,生活上沒有太大問題。同時,當地也在建活動板房,為受災群眾提供更好的安置居所。
各馳援災區的救援隊即將有序撤離,物資這幾天也從全國各地源源不斷地運抵災區。王楷博覺得,越冬的煤炭是剛需,而元旦、春節將至,給災區群眾的人文關懷同樣是剛需。
眼下,作為青海本地的社會救援力量,他們除了將配合當地團組織多停留一段時間外,也將關注的目光投向青少年。該做些什么去幫助這些震區的孩子,成了王楷博和整個團隊需要調研和解決的新問題。
“一旦復課,可能缺少上網課的設備。我們正在盡快采購一些平板電腦。我們也在考慮怎么為孩子們搭建起‘第二課堂’。”王楷博說,“不管怎樣,我們希望孩子們能感受到社會的關心。”
這份關心是能被感受到的。有一幕讓他印象深刻:王楷博和兩名隊員正在輪換休息,一個小女孩兒突然出現,給了他們幾根棒棒糖。“她從袖筒里掏出棒棒糖的時候我的心都要化了,這幾天這樣的事情發生了不止一次。”他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廣東422名青年志愿者到西部去
2023年廣東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出征儀式暨西部(山區)計劃實施20周年主題活動20日在廣州舉行。 [詳細] -
讓新時代青年成為民族復興的生力軍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勉勵新時代青年:“用青春的能動力和創造力激蕩起民族復興的澎湃春潮,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一個更加美好的中國。”[詳細] -
西藏拉薩:“志愿匯”平臺建立了4365人的青年志愿者信息庫
25日,西藏拉薩市優秀青年志愿者代表媒體見面會在拉薩市舉行。會上,介紹了近年來拉薩青年志愿服務工作開展情況。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