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瑪扎西:無私奉獻育桃李 平凡崗位寫春秋
三尺講臺、一顆愛心,潛心育人、回報社會,這是尼瑪扎西一直堅守的職業信念。他認為,教學是一門藝術,而每一節課都是一個華美的樂章。作為課堂的指揮者,尼瑪扎西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每一個音符都展現出它特有的聲音。
尼瑪扎西是西藏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院長、教授,2021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候選人。在30余年的計算機學科建設、專業教學、科學研究及教育信息化工作中,他始終以一名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教學第一線教書育人,把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內化到一絲不茍的工作實踐中,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
傾心育人 桃李滿天下
“教授非常幽默,課堂氛圍很活躍,我們學起來也很輕松。”上過尼瑪扎西課的學生都這樣說。這么多年來,尼瑪扎西奮斗在教學一線,承擔著計算機專業本科生和碩士、博士研究生教育教學工作,積極探索與實踐計算機及藏文信息技術人才培養體系,為西藏自治區培養和輸送了一批多層次的信息技術專業人才。
1994年,為適應西藏經濟社會發展對計算機專業人才的需求,西藏大學在西藏高校中率先設立計算機專業,在沒有任何辦學經驗、師資極端匱乏的情況下,尼瑪扎西和同事們調研和借鑒內地高校計算機專業辦學經驗,結合自身特點,編寫了一整套符合西藏實際的教學方案。在尼瑪扎西和同事們的共同努力下,西藏高校計算機專業從無到有,逐步發展壯大,初步形成了本、碩、博三個層次的較為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
投身科研 成果轉化顯著
“科研與教學是互補的,科研能幫我在課堂上將一些更好、更先進的技術傳授給學生。”除了做好教學工作,科研工作也一直是尼瑪扎西努力的方向。
在從事藏文信息技術研發與工程實踐的30余年中,尼瑪扎西帶領團隊潛心鉆研,在計算機藏文編碼國際和國家標準制定、藏文信息系統基礎理論研究、藏語自然語言處理、藏文古籍數字化技術研發等領域取得了系統性成果,并得到廣泛應用。
尼瑪扎西說,“勤”是學習的基礎,“嚴”是治學的根本,治學之人不僅要刻苦鉆研,同時還要有嚴謹、一絲不茍的精神。也正是這種勤奮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崇高的人格,使尼瑪扎西的科研和教學工作結出了累累碩果,也贏得了同行的贊譽、學生的尊敬。他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中國標準創新貢獻一等獎、西藏自治區科學技術杰出貢獻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等10余項重要科技獎勵,于2014年榮獲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稱號、入選國家“萬人計劃”第一批領軍人才。
榮譽并沒有讓尼瑪扎西停止繼續前進的腳步,他說:“學習新知識、改進教學方法,永遠在路上。”
潛心教育信息化建設
教育教學信息化是教育創新、學校發展的源頭活水。為了實現西藏大學辦學信息化和現代化,1997年,尼瑪扎西帶領團隊克服技術隊伍極其薄弱、技術經驗極其缺乏等一系列困難,成功組建CERNET(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拉薩核心節點,使之成為西藏第一個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的機構,為西藏各級教育和科研機構提供了網絡接入和網絡信息服務,保障了全國高考西藏地區網上招錄工作的順利開展。
1999年,尼瑪扎西開始負責西藏大學五期校園計算機網絡和數字化校園、數字化教學系統等教育教學信息化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和運行管理,負責建成了覆蓋學校四個校區的西藏規模最大的信息網絡、多媒體教學系統和第一個IPv6園區網。如今,西藏大學的網絡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各種網上應用不斷豐富,為學校的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化保障。
教育事業的發展任重而道遠,作為一線工作者,尼瑪扎西絲毫沒有懈怠,他說:“我將繼續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創造性地開展教育教學、教改科研和素質教育工作,在西藏大學這片田園里勤奮耕耘、積極探索,為西藏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宣講員頓珠多吉:宣講接地氣 溝通心貼心
今年39歲的頓珠多吉是城關區扎細社區的一名宣傳委員,也是社區的團支部書記、文藝隊長和社區志愿服務隊的負責人。[詳細] -
“氣象仙女”卓嘎:青春綻放在雪域高原
今年3月,全國婦聯授予全國993人“巾幗建功標兵”稱號,西藏高原大氣環境科學研究所正高級工程師、我區第一位氣象學女博士卓嘎名列其中。[詳細] -
拉薩SOS兒童村工作者李華:把兒童村當自己家
如果說,最美的風景在路上,那么最溫暖的故事就在拉薩SOS兒童村,那些溫馨感人的民族團結故事就發生在這座充滿陽光的村落里。[詳細] -
昌都洛隆小學副校長趙純花:用心呵護民族團結
談及“民族團結”的話題,趙純花不由得想起自己的父母,是他們的言傳身教,讓家中3個孩子從小擁有團結的意識和一顆感恩的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