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達孜區堅持從“小切口”破題,從細致入微、溫暖人心的服務入手,以村級小澡堂、小廚房的“微改造、精提升”工程(簡稱“兩小工程”)作為踐行“應民之所需、做民之所盼、解民之所困”理念的重要載體,精準謀劃、精細改造、長效運營,取得了明顯成效。
達孜區通過精心設計的“三抓”“四促”“三強”系列舉措,讓一場關乎民生溫度與治理效能的變革在23個村(社區)悄然鋪開。
精準謀劃——
布局暖民心工程
達孜區委深刻認識到,“兩小工程”絕非簡單的設施翻新,而是關乎群眾生活質量提升、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引導、基層黨組織凝聚力戰斗力增強的系統工程。為此,達孜區委將其提升到強基固本、深化治理的戰略高度,以“三抓”為綱,周密部署,確保工程起好步、開好局。
達孜區將“兩小工程”定位為強黨建、促治理、引領文明新風的重要抓手,達孜區委高位推動,精準布局。達孜區駐村辦聯合第十四批駐村工作隊深入23個村(社區),細致摸排澡堂、廚房現狀,廣泛征集村干部和群眾意見建議55條,因地制宜規劃了15個澡堂改造和20個廚房提升項目,確保全覆蓋、順民意。達孜區委及駐村辦嚴格落實相關會議精神,先后召開4次部署調度會,保障工程方向不偏、力度不減、行動不緩。
同時,達孜區駐村工作領隊帶領骨干赴山南市瓊結縣學習先進經驗,為本地改造明晰了方向。這一系列扎實的“抓規劃、抓建設、抓方向”舉措,為“兩小工程”推進實施奠定了堅實的民意基礎和行動指南。
精細改造——
提升功能與體驗
改造提升的核心,在于滿足群眾真實需求。達孜區堅持“小切口撬動大民生”,投入真金白銀:強基惠民資金93.8萬元、鄉鎮配套資金31.4萬元、村集體經濟投入35.7萬元,做實資金保障。目前,20個村級廚房煥然一新,9個澡堂投入使用,4個正加緊施工預計6月完工,塔杰村和巴嘎雪村的澡堂與農村幸福苑項目融合共建。
改造不僅“面子”新,更重“里子”實。針對季節性缺水、冬季供熱水難等問題,達孜區各村普遍為管道加裝保暖層,主西等9村加裝增壓泵保證水壓,扎西崗等7村采用太陽能和電熱水器雙保險方式保證熱水供應。林阿村、恰村為老人增設木桶間;邦堆等4村為老人打造家庭沐浴間;主西等4村新增洗衣服務實現“一站式清潔”;雪普村澡堂提供助浴助潔及“一老一小”接送服務,實現了在服務體驗上大幅升級。
在廚房改造方面,達孜區整合資金更新炊具,投入23萬元配備凈水器保障飲水安全,區財政每年撥款82.8萬元確保每村聘請1名專業廚師,讓“廚房炊煙”不斷,推動駐村干部與村干部“吃在一鍋、干在一條心”,凝聚起強大合力。
長效運營——
保障持續惠民利民
如何確保“兩小工程”建得好、用得好、長受益?達孜區在長效運行保障上下足了功夫。
達孜區為每個澡堂配備一名管理員,每周一組織黨員志愿者對澡堂進行清潔、消毒和維護;廚房則通過輪流幫廚、協商采購、定期打掃及派駐單位“送溫暖”等方式,讓伙食從“有的吃”邁向“吃得好”。與此同時,達孜區利用中小學思政課“小手拉大手”、駐村工作隊“百日走村入戶”、愛國衛生運動等契機,倡導群眾養成勤洗浴、講衛生的良好習慣,宣傳引導同步發力。
達孜區出臺《達孜區東翼暖心小澡堂管理制度(試行)》,帶動各鄉鎮、村居制定配套管理辦法;構建以村集體經濟為主、“為民辦實事”經費和村級運轉經費為輔、運營經費為補充的可持續保障模式;設立“群眾洗浴登記本”和“意見反饋本”,及時收集意見建議、優化服務,讓群眾的舒適感和獲得感成為檢驗工程成效的標尺。
如今,達孜區一個個升級后的小澡堂、小廚房,正成為傳遞黨的溫暖、凝聚基層力量、倡樹文明新風的溫馨港灣,生動詮釋著“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的理念。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