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援藏行 一生西藏情——記援藏干部吳珍珠的兩個三年
這是廣東省教育考試院辦公室副主任吳珍珠援藏的第二個三年。
2013年,作為廣東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隊成員,吳珍珠第一次踏上了雪域高原。2019年6月,她又參加了廣東省第九批援藏工作,擔任西藏林芝市教育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與6年前不同的是,這一次,吳珍珠帶上了全家4口人一起援藏。
做一個友善的真心朋友
作為吳珍珠的老同事,林芝市第二高級中學校長尼松已經認識她8年了。相比8年前,尼松覺得吳珍珠變了,變得更加熟悉林芝,做事更加扎實細致,可她又覺得吳珍珠似乎沒變,“還是那么溫柔又堅定,還是那個總是掛著燦爛笑容的姐姐”。
2020年初,剛入藏半年多的吳珍珠面臨一次挑戰:如何在疫情下,更好地落實“停課不停學”,開展在線教學?吳珍珠決定和當地教師一起為學生定制線上學習資源,同時,她還協調華南師范大學免費為林芝市中小學搭建了“停課不停學”智慧課堂平臺。
那段時間,吳珍珠加入了全市73所中小學和市屬幼兒園的微信工作群。面對新鮮事物,不少教師有些發怵,私信向她表達不解和擔憂:“我們用現成資源不好嗎?”“我是幼師,也需要學習錄播直播操作軟件嗎?”……
收到的疑惑不少,吳珍珠干脆提筆寫了一封信作為回應:“很多老師反映咱們校本課程缺乏,適合西藏孩子的教學資源太少,當下這個契機不正是積累的好時候嗎?”“信息化手段能幫助我們處理繁雜的工作和日常事務,你這么優秀應該很快就能學會。”……在這封1000多字的信中,她以朋友的身份分享了自己的思考。
援藏時,做過鄉鎮中學教師的吳珍珠體會到一個道理:教師教學方法、教學理念的不同,不是評判教師“好”與“不好”的唯一標準。從廣東來到教育基礎相對薄弱的西藏,吳珍珠給自己的定位是“一個友善的真心朋友”“一扇了解廣東的窗戶”和“一座雙向溝通的橋梁”。
陪著教師們一起成長
2013年,吳珍珠第一次來到林芝市時,當地沒有設立市級課題,中小學教師極少有人接觸過課題研究。在她的牽頭下,林芝市開始從援藏資金中劃撥出課題專項經費,用于鼓勵和支持教師申報課題。
“最開始我們的原則是不強求、不苛求、不奢求,只要愿意做,就給一定的資金支持。雖然錢不多,但決不強制要求學校參與,不要求教師一定要做出多好的研究成果。”吳珍珠說,“并不是說我就可以‘指導’教師們,我是在陪伴他們一起成長。如果教師們覺得吃力的話,那我們就再慢一點。”
尼松說,對于教學和科研相輔相成的關系,當地教師一開始沒有“嘗到甜頭”。為了推進工作,吳珍珠經常參加學校座談交流,希望教師們對此有更深的理解。“她總是先鼓勵每個教師大膽地表達自己,很溫和,業務能力又很強,每次她講完,教師們都很佩服和認可。”
出身考試院,吳珍珠借助自己的工作專長,幫助當地學校完善教學評價改革體系;有著心理學專業學習背景,她尤其關注當地教師和孩子的心理健康;成立育才基金,她幫助教師“走出去”接受精細化、針對性強的專業培訓……從第一批30多個課題申報到如今的近百個,從由援藏資金提供經費到當地教育部門主動提供資金開展課題,如今,林芝市直學校已建立起區市校三級課題支持體系。“停課不停學”期間,林芝錄制了1214節課程視頻,觀看視頻點擊次數超過4000萬次,日均在線觀看視頻3萬余人次。
“我一直覺得,只要我們這群人的思想是統一的,那就一定能做成這件事。困難是會有的,但可以一個個解決掉。”吳珍珠說。
從一個人到一家人
在吳珍珠愛人楊興盛看來,吳珍珠有“吹面不寒楊柳風”的柔情,也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堅定。
他還記得,愛學習的吳珍珠,在中學教師的木心措崗位上考上了中山大學碩茫脫士研究生,在考試院工作時,她懷著大兒子崽崽完成了華南師范大學博士研究生的報名考試;他還記得,為了做好高考命題工作,吳珍珠每年都要封閉工作好幾個月,年幼的崽崽有時都習慣了沒有母持強列親的陪伴;他還記得,第一年進藏援藏時,吳珍珠只在春節時回過一次家,休假期間還繼續為援藏工作奔走著。
“我一直在追隨她的步伐。”楊興盛說道。
2019年,在廣州市真光中學做化學教師的楊興盛也作為廣東省第九批援藏干部和吳珍珠一起來到高原,兩歲的女兒妞妞隨后也來到林芝。一年多后,正上初二的崽崽也轉學來到林芝。
從一人援藏到全家援藏,吳珍珠一家的故事在當地流傳。
“我想,這個實際行動也會讓林芝人對我們的教育更有信心。”吳珍珠說。
在西藏兩年時間,妞妞的小臉上有了高原紅,比起記憶模糊的廣州,她更認為林芝是自己的家鄉;而崽崽還在適應西藏獨特的氣候,現在他還不能像在廣州那樣,充分地享受運動的快樂。
平日里,吳珍珠和楊興盛最常說的是,感謝援藏,無論是自己還是孩子,“收獲遠比失去的多”。
“我們只是來了3年,可好多教師在高原一干就是30年。”來到西藏,楊興盛發現身邊的同事超過一半來自區外各地,由于氣候惡劣、條件艱苦,長期面臨著身體健康問題和生活上的不便。在高海拔缺氧的學習環境里,崽崽也發現林芝的同學對學習有特別高的刻苦精神和自主性。
“只有真正來到西藏生活工作,跟當地百姓和長期建藏人深入接觸的時候,才能真切感受到在這片土地上生活工作的人的不易,體會到這片土地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如今,每當身邊的家長、同事對吳珍珠一家發出“你們來,不容易”的贊嘆時,他們一家總是更堅定地回答:“你們更不容易!向你們學習致敬!”
“六年援藏行,一生西藏情。”到今天,吳珍珠還記得自己當年剛到西藏時的心情。飛機落地,一腳下去,吳珍珠感覺好像踩在了棉花上,她覺得有種初來如歸的平靜,“我是不容易沮喪的,當我認定了要走的路,就不會再徘徊猶豫。從那天起,我就把林芝當成了我的新家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山東援藏干部人才把日喀則的事當成自家的事
2021年6月,山東援藏工作隊投資2億元建設的齊魯高中封頂,投入使用后將提高日喀則市高中階段毛入學率13個百分點。[詳細] -
旅游援藏 “山湖”情深
在人才建設方面,湖南旅游援藏干部、山南市旅游發展局副局長梁金華等4名援藏人員積極開展業務指導和人才培訓工作,圍繞重大項目規劃、活動策劃、方案編制和業務培訓等開展一對一指導和幫扶。[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