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藏號”旅游專列開通后迎來首批旅客。
謝通門縣民間藝術團赴黑龍江開展文化交流。
黑龍江援建的康馬縣牛羊暖圈項目。
謝通門縣珠峰牛羊示范合作社內工人正在編織氆氌。
北大荒集團青稞標準化種植示范區。
援藏工作隊“雪域光明行”活動中,黑龍江援藏醫生為群眾檢查眼睛。
謝通門縣縣城自來水管網升級改造后,學生用自來水洗手。
日喀則市珠峰大劇院。
沃野黑土,巍峨珠峰。自對口支援西藏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黑龍江省全面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認真踐行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傳承發揚“兩路”精神、老西藏精神和龍江“四大精神”,錨定“四件大事”,大力推進就業援藏、產業援藏、智力援藏、民生援藏、文化援藏,與日喀則市各族干部群眾一道描繪“龍藏一家親·雪域黑土情”的壯美畫卷。
截至2024年7月底,黑龍江省精準對接,發揮優勢,累計派出8批次援藏工作隊,共380名干部人才,實施援藏項目613個,投入資金15.31億元,推動日喀則市各項事業取得全方位進步,譜寫了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篇章。
力推產業援助 筑巢引鳳突破發展“瓶頸”
亞德細褐布料傳承千年,曾一度是舊西藏上層社會的貢品。近年來,在黨和國家的政策扶持下,仁布縣康雄鄉成立亞德細褐羊毛織品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婦女發展編織產業,旨在帶領更多婦女增收致富。但受制于規模小、產能跟不上等因素,合作社發展一直處于“疲軟”狀態。
“如何突破發展瓶頸,成為不得不解決的一件大事?!眮喌录毢盅蛎椘忿r民專業合作社項目經理達瓦次仁說,在一籌莫展之際,黑龍江援藏工作隊將在仁布縣建設特色產業孵化園的消息,讓大家看到了希望。
“我們第一時間溝通對接,第一個加入產業園區,并在援藏力量的指導下,穩步健康發展?,F在,合作社規模得到擴大,產能進一步提高?!边_瓦次仁介紹,目前,合作社年產值達2000萬元,解決就業近200人,成為十里八鄉有名的致富“領頭雁”,大家的信心也越來越足。
仁布縣特色產業孵化園是黑龍江援藏工作隊立足仁布縣實際,投資2900萬元興建的產業園。園區占地面積1.2萬平方米,建設有特色民族手工業加工車間、就業培訓中心、食宿綜合樓等,通過集聚效應真正把仁布的特色產業發展起來。
康馬縣平均海拔4300米,是典型的半農半牧邊境縣。黑龍江援藏工作隊樹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因地制宜發展產業,重點增進民生福祉,投入援藏資金,采購61.618萬株寒地大果沙棘,增加國土綠化面積3000畝左右,形成持久穩定的生態防護效果。建設嘎拉鄉抗旱應急機井工程,新建機井6座,改造渠道196米,新建渠道778米,有效控灌嘎拉鄉耕地及草地面積755.2畝。對榮瑪鄉雄村溫室大棚項目進行改造升級,引進大櫻桃、桃子、蘋果等8種盆栽水果,預計平均每年實現盈利約15萬元。
“這兩個暖圈是黑龍江援建的,約1200平方米,飼養著鄉里兩個自然村的羊?!笨雕R縣少崗鄉副鄉長洛桑旦增笑著說,“飼養環境變好了,今年羊群又新生了很多小羊,待羊群出欄后,群眾又將迎來一個豐收年。”
發展一個產業,帶動一方發展。黑龍江援藏工作隊聚焦重點產業園區建設管理“上軌道”,先后謀劃12個項目,簽約5個項目,落地資金6.27億元;充分利用各類商貿平臺,圍繞文化旅游、特色農牧、高原生物等產業,宣傳推介“藏字號”品牌,廣泛開展招商引資,多次組織代表團在哈爾濱、深圳等地進行招商推介,促進當地產業發展。
如今,在黑龍江援藏工作隊和日喀則市各族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各受援縣區產業發展興旺,經濟發展強勁,群眾增收致富的“寶”越聚越多。
增進民生福祉 筑牢各族群眾幸福之基
走進謝通門縣中學,黑龍江省綏化市援建的陽光洗漱房內,盆中清澈的自來水映襯著孩子們燦爛的笑容。
“改造之前,因為管道老舊,不僅水質差,而且不能正常供水?,F在,家家戶戶都用上了干凈且穩定的自來水?!敝x通門縣中學黨總支書記姚振波感慨不已。
今年5月,黑龍江援建的謝通門縣供水管網升級改造項目順利竣工投用,困擾了謝通門縣城百姓多年的吃水問題終于得到了解決。
民生是最大的福祉。黑龍江援藏工作隊始終堅持向改善民生聚焦發力,找準日喀則各族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抓落實、見成效,持續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黑龍江援藏工作隊累計實施民生保障類項目110項,持續改善受援地基層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實施建成康馬縣康如鄉衛生院,為全鄉群眾及邊防派出所、通信、郵政等派駐單位近2000人提供優質醫療服務。連續多年實施“龍藏雪域健康行”活動,普惠受援地先心病和眼疾患者,累計篩查先心病兒童3.31萬人次、眼疾患者3023人次,免費為243名先心病患兒、952名眼疾患者實施手術治療……
此外,黑龍江援藏工作隊堅持在教育、就業領域發揮優勢資源作用,先后選派80名“組團式”援藏教師支援桑珠孜區第二中學,推動建成教學資源庫、成立名師工作室,使學校教學成績躍升至全區第五、全市第二,創歷史新高。積極引導各族群眾轉變就業觀念,通過提升技能、加大崗位開發力度等帶動更多藏族群眾實現高質量就業。截至2024年7月底,黑龍江省累計向日喀則籍大學畢業生提供公務員和事業編制崗位1114個、企業崗位7745個。
從縣城到鄉村,黑龍江援藏工作隊帶來的滿滿幸福感持續延伸。在距離謝通門縣城不遠的達那答鄉頂嘎村,人居環境和村容村貌大變樣。
“在黑龍江援藏工作隊的幫助下,村民住上藏式新居,實現人畜分離。生活的變化、嶄新的村貌讓村民對幸福有了更直觀的認識。”指著不遠處一排排的藍頂建筑,頂嘎村黨支部書記桑珠憧憬著未來,“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鄉村振興之路會越走越寬!”
加強文化力量 促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長期以來,黑龍江援藏工作隊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持續加強龍藏兩地文化、旅游等多領域交流互鑒,大力實施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工程,深化思想溝通,豐富參與主體和內容,促進民族間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以文化力量助推龍藏兩地經濟社會發展。
黑土頌,雪域情。2023年11月,黑龍江省優秀藝術家跨越千山萬水,走進珠峰之鄉,與日喀則市本土藝術家聯袂獻藝,以文會友、以藝傳情,將兩地人民緊緊聯系在一起。系列活動中,幾個鏡頭令人印象深刻——
桑珠孜區第二中學教室內,在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方正剪紙的代表性傳承人倪秀梅的指導下,孩子們聚精會神,妙剪生花,剪出張張籽籽同心的“紅石榴”;
兩地文化交流藝術展和文藝匯演中,龍藏代表性藝術作品、特色歌舞表演輪番上陣,為日喀則市民群眾奉上一場高水平、多元素的文化視聽盛宴……
“通過系列活動,我深切感受到中華文化的豐富多彩和博大精深,那一刻,我感到無比的自豪和激動。”日喀則市民達娃扎西表示,他會帶著孩子去大東北轉轉,領略祖國文化之韻、自然之美。
以文化人,潤物無聲。黑龍江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隊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22年起,黑龍江省文聯啟動文藝援藏工作,建立健全龍藏兩地常態化文藝交流合作工作機制,在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增強文化自信、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做好援藏工作,核心是聚心、要求是走心、效果是交心、收獲是真心。”這已成為歷批次黑龍江省援藏干部人才的共識。正如黑龍江省第六批援藏干部韓文友在回憶文章《莽莽高原初心在》中寫到:當來自全國的援藏干部與藏族同胞團結奮斗在一起,當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還有什么高山我們爬不上去,還有什么險灘我們跨不過去,還有什么困難我們不能戰勝?
龍藏一家親,奮進新征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黑龍江省將始終高舉中華民族大團結旗幟,聚焦民生改善、智力支援、產業發展、增進團結,深化龍藏兩地多領域務實合作,源源不斷為日喀則市社會大局更加穩定、經濟文化更加繁榮、生態環境更加良好、人民生活更加幸福貢獻智慧和力量,攜手雪域兒女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