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援藏規劃設計的日喀則市貢覺林卡明珠湖。
在吉林舉辦的“藏品入吉”展銷會上,游客在選購日喀則特產。
在“吉藏一家親”冬令營活動中,日喀則學生在朝鮮族學生指導下學習打鼓。
日喀則市薩嘎縣藝術團赴吉林演出。
由吉林援建的定結縣江嘎鎮次多村溫室大棚。
在吉林援藏“天使之心—日喀則市兒童先心病篩查救治項目”的幫助下,13名日喀則籍患兒治愈歸來。
從茫茫長白山,到巍巍珠穆朗瑪峰,架起了一座民族團結友誼進步的橋梁,吉林、日喀則雖相距萬里,卻心手相牽。
30年來,413名吉林省援藏干部扛起援藏責任,把日喀則當成第二故鄉,踴躍投身援藏事業,聚焦日喀則所需、滿足群眾所盼、發揮自身所長,科學謀劃援藏工作總體思路:鑄牢“一條主線”,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強化“兩項建設”,以強化黨的建設為引領、以強化隊伍建設為保障;統籌“三個援藏”,以項目援藏、民生援藏、智力援藏為主體;聚焦“四件大事”,以抓好穩定、發展、生態、強邊為使命,賡續傳承援藏精神,不斷續寫吉林援藏工作新篇章。
同心同德 繪就民族團結新圖景
來自日喀則市桑珠孜區的巴桑,在長春讀了4年大學后,于2021年通過西藏籍少數民族區外公務員考試,進入吉林省長春興業監獄工作。7年間,吉林人民的熱情友好,單位領導、同事的關心、關愛,讓他深深地愛上了這片土地,常說“吉林長春就是我的第二故鄉”。
為進一步加強就業援藏工作,吉林省強化服務保障,拿出編制、擠出崗位,建成4個援藏聯絡服務中心。2019年以來,提供崗位7249個,其中事業單位崗位1000個;協調舉辦就業招聘活動24場次,累計幫助364名日喀則籍高校畢業生實現區外就業。
今年5月,日喀則市職業技術學校19名師生遠赴吉林,走進東北淪陷史陳列館、吉林省博物館、抗美援朝烈士紀念館,凝心鑄魂、感恩奮進;與雙遼市職業中專的同學同臺演出,增情誼、促團結……“通過與各民族同學的交流交往,深切地感受到了民族團結的重要性。”學生格桑朗杰回校后向其他同學分享參觀感受時說。
今年5月28日,吉林省第八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長白山腳下開幕。日喀則的拉孜堆諧在開幕式上驚艷亮相,歡快的節奏、流暢灑脫的動作、獨特的藝術風格引得掌聲雷動,文化交流讓吉藏兩地民心相通……
一直以來,吉林省援藏工作隊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組織800余名日喀則干部赴吉林學習鍛煉,培訓日喀則干部1.5萬人次,培養了一大批精干高效的本地干部。黨的十八大以來,推動雙方縣區、鄉鎮、企業、村居等結成對子28對,舉辦各類交往交流交融活動128場次,舉辦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宣傳活動16場次,創作民族團結宣傳作品28件,打造紅色教育基地4個……
如火如荼 立足優勢做強特色產業
“吉林路”是日喀則城區主干道之一,連接著市中心與火車站,承擔著繁重的運輸任務,支撐著城市的快速發展;
幽靜的貢覺林卡明珠湖,吉林援藏工作隊以“東情西韻、珠聯璧合”為主題進行規劃設計,與毗鄰的原班禪夏宮貢覺林卡形成整體,已經成為日喀則城市旅游新景觀,市民休閑好去處;
莊嚴肅穆的扎什倫布寺,經亮化改造后的夜景愈發絢麗璀璨,吸引了絡繹不絕的游客,也更好推動了日喀則旅游業蓬勃發展;
在定結縣薩爾鄉苗圃基地,鄉長索朗多吉指著一株株樹苗介紹:“這里種的是柳樹苗和楊樹苗,這都是我們的‘寶貝’。”
過去,苗圃因為環境惡劣、澆灌困難,很難持續發展。長春市援藏干部中心組總投資 400 萬元,實施了薩爾鄉苗圃基地改擴建項目,“這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富民項目 ,以‘村+合作社+農戶’的方式運營,為當地群眾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既拓寬了群眾增收致富渠道,又有效提高了國土綠化面積。”索朗多吉臉上難掩興奮。
多年來,吉林省援藏工作隊立足日喀則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重點方向,堅持用產業援藏不斷增強受援地自身“造血”功能。一個個產業項目的落地,有效助推日喀則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帶動了當地各族群眾的增收致富和鄉村振興,先后幫助定結、吉隆、薩嘎三個貧困縣實現摘帽,3148戶、11335人實現脫貧,組織實施重點項目317個,累計投入援助資金超過13億元。
日喀則市經信局副局長、吉林省產業援藏負責人高楓說:“新一輪援藏工作啟動以來,在實施產業援藏的具體實踐中,吉林省援藏工作隊堅持早謀劃、早對接、早實施,著力在補短板、強弱項、揚優勢上下功夫,深入開展全員招商引資活動,圍繞西藏‘七大產業’積極與吉林省水務集團、歐亞集團、亞泰集團、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東北分公司、國電投西藏分公司等50多家企業對接洽談,組團參加中國—東北亞博覽會、農博會并召開招商引資推介會,目前已達成簽約金額7.5億元,到位資金1.72億元。”
補齊短板 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吉林省援藏工作隊始終把民生援藏擺在優先位置,在援藏資金“總盤子”中,改善民生資金超過80%。衛生、教育等工作是日喀則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也成為吉林援藏工作服務百姓、惠及民生的重要著力點。
2023年9月24日,在吉林援藏“天使之心——日喀則市兒童先心病篩查救治項目”幫助下,日喀則市13名先心病患兒抵達長春,在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二醫院接受治療。
今年6歲的索朗在定結縣幼兒園上學。過去,每當進行文體活動時,只要他稍微跑跳就呼吸急促,因此,其他小伙伴在追逐打鬧時,天性活潑的他只能在一邊默默地看著。如今,索朗疾病痊愈、重獲“心”生后,他可以歡快地在操場上自由奔跑,迎接新的人生。
為提升日喀則基層醫療救治能力,吉林省援藏工作隊加大衛生健康領域的援助力度,把有限的資源用在刀刃上,助力當地醫院醫療設備和技術改革升級,實現“軟”“硬”環境齊頭并進。推動吉林省重點醫院與日喀則市、縣級醫院建立互聯互通機制,加強遠程醫療、遠程會診、遠程醫學影像診斷等工作,讓日喀則市農牧民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夠得到優質的診療服務。
同時,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采取“小組團”幫扶等舉措,積極協調醫療人員到對口支援縣鄉醫院工作,常態化組織吉林醫療專家進藏開展義診檢查、送醫送藥、宣教輔導等工作,全面提升受援地醫療水平。
走進吉隆縣吉隆鎮完全小學,環境溫馨舒適,硬件設施齊全、配套一流,文化長廊育德勵志、碩果累累。
吉隆鎮完全小學校長格桑告訴記者:“學校今非昔比,教育教學質量顯著提升,這些都離不開教育援藏工作者。”
2017年,吉林省援藏工作隊投資550萬元,為吉隆鎮完全小學升級改造了運動場看臺、道路硬化、場地硬化、綠化等,項目完工后,吉隆鎮完全小學面貌煥然一新,學生們學習更有動力,教職工教書育人熱情更加高漲。
吉林省援藏教師團隊明確“智力援藏、精準施策、和融致遠”的工作思路,聚焦受援學校師資隊伍建設和教學質量提升兩大任務,科學繪制《日喀則市小學三年援藏規劃》,建立名師工作室,開展名師講壇系列活動,運用智慧教室開通網絡直播“雙師課堂”,推動優質教學資源共享,不斷提升教書育人成效;認真開展幫扶培訓,根據每位援藏教師的學科特長與受援地教師結成互助互學對子,積極打造骨干教師隊伍,助推西藏教育高質量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