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化市全域旅游發展工作紀實
敦化隸屬于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東北亞幾何中心,四縱六橫立體交通網絡使敦化成為國家“一帶一路”吉林省“通江達海”的重要節點城市,1.2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不僅擁有令人心馳神往的湖光山色,更蘊含玉琢銀裝的冰雪世界。2016年以來,敦化市委、市政府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確立“生態立市、旅游興市”發展戰略,下決心在發展全域旅游的生動實踐中,舉全市之力打一場攻堅戰、持久戰。市委書記和市長親自掛帥,全市各部門掛圖作戰,每年5000萬元的專項保障、48萬人民的萬鈞之力,推動敦化全域旅游步入發展快車道。2018年,全市旅游接待量突破58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72.5億元,實現了三年“雙翻番”目標。
全方位改革創新,為全域旅游發展注入生機活力
創新管理體制。構建以全域旅游領導小組為核心的部門單位協同聯動的工作機制,積極探索1+4+N旅游管理體制改革,重組旅游發展局并列入政府組成部門;成立旅游公安分局、巡回法庭、市場監管分局和行政執法分局;著力強化“N”的合力,設立旅游專干,實施旅游協會總會、分會“1+10”改革,切實形成聯動推進、聯合共贏的新格局。
創新發展模式。確立“5A級景區引領一區多基地”發展模式,差異化建設全域旅游示范點16家,在空間上形成以六鼎山文化旅游區為核心,以點連線、以線建網、以網成面的“米”字形全域旅游發展大格局。這一模式被國家旅游局寫入《2017年全域旅游發展報告》。
創新營銷機制。集中力量打響“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旅游形象品牌,建立政府主導、企業聯手、媒體跟進的“三位一體”宣傳營銷機制,文化旅游宣傳累計投入8000萬元,地域文化旅游影響力顯著提升。
全要素融合推進,為全域旅游發展開辟廣闊空間
強化規劃融合。編制完成全域旅游發展規劃,實現全市規劃“一體化”,旅游規劃“一張圖”。修編《旅游發展總體規劃》,編制《多規合一全域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全域旅游一區八基地規劃》等10余項配套規劃,并確立“一區八基地”“雙百億工程”旅游項目支撐體系,全域旅游藍圖正全面展開并得到有效落實。
強化產業融合。大力實施“旅游+”全產業融合發展戰略。旅游+冰雪,賞霧凇、滑野雪、冰運動、泡溫泉亮點紛呈,玩冰戲雪成為旅游新時尚。旅游+林業,老白山原始生態景區、亞光湖國家濕地公園成功實現從林業經濟向旅游經濟轉型發展。旅游+農業,成功打造以雁鳴湖鎮小山村為代表的農業觀光旅游品牌,成為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吉林樣板,得到吉林省委書記巴音朝魯“小山雖小,名氣很大”的高度贊揚。
強化文化融合。深入挖掘渤海國、清始祖等特色文化和東北抗聯紅色文化,精心打造寒蔥嶺抗聯密營、日遺化武展覽館、秧歌博物館等文化旅游品牌,萬人扭秧歌成功挑戰吉尼斯世界記錄,舉辦國際冬泳邀請賽、維特恩自行車賽等大型體育賽事,特色文化讓敦化旅游更有底氣、更富內涵。
全過程優化服務,為全域旅游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搭建智慧旅游平臺。建立全域旅游大數據中心和監管服務中心,開發“一機游敦化”智慧旅游項目,形成融合旅游公共服務、政務管理、行業監管、決策支持等功能為一體的智慧旅游體系。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2000萬元,升級改造城鄉主次干道旅游標識牌和全域旅游全景圖;投入3000萬元,新建、改擴建標準化旅游廁所100座,敦化市人民政府被國家旅游局評為“廁所革命綜合推進獎”,是全國唯一受此表彰的縣市;建成層級分明的全域旅游集散中心和多個全域旅游服務站,旅游輻射集散能力和服務功能極大提升。
提升要素供給質量。打造以滿族八大碗,朝鮮族特色美食、精品吉菜為主的餐飲美食街區。積極引進“漢庭”“如家”等快捷酒店,主推木屋、東北大炕等特色民宿。推出人參、鹿茸、靈芝、黑木耳、煎餅以及刀畫、柳編等“大德敦化——旅游伴手禮”,讓八方游客覽敦化一城盡知關東風情。
憶往昔,看今朝,勤勞質樸的敦化人民將秉承榮膺全國文明城、國家衛生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全國森林旅游示范縣、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的拼搏精神,繼續在發展全域旅游的征程中闊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