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煤礦沉陷區 明日旅游“花果山”
近日,記者來到伊金霍洛旗烏蘭木倫鎮,只見山坡上百草返青,溝渠里楊柳吐翠,到處是綠意盎然的景象。
在生機勃然的大地上揮鍬植樹的安子龍,時不時深情地眺望遠方,遠方是綿延不斷的山峁,縱橫相接的溝壑。而這些連綿不斷的山峁溝壑曾是他的家鄉,此刻的他心潮澎湃、思緒萬千。
安子龍腳下的這片土地叫明安木獨,是伊金霍洛旗烏蘭木倫鎮的一個自然行政村。在這個山大溝深、土地貧瘠的村莊,安子龍生活了30多年。直至2011年,由于煤礦開采變成塌陷區,不再適合居住。在當地政府生態移民安排下,他與村民一起搬遷到阿勒騰席熱鎮。進入2018年,烏蘭木倫鎮開始對這片沉陷區進行生態修復。
“家鄉搞生態建設,我老高興了,早早地和一個項目部取得聯系,開著機械來參與植樹造林。”安子龍說,他們村里搬遷出去的很多年輕人都回來植樹了,大家都想為家鄉做一點貢獻。
烏蘭木倫鎮是自治區第一煤炭大鎮,算得上是鄉鎮級的“煤都”。然而,這里產煤不見煤,一眼望去是連綿不絕的綠色大地。有數據顯示,該鎮現有林地面積約4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2%,植被覆蓋率達87%,故有“綠色煤都”之稱。
“一直以來,烏蘭木倫鎮黨委政府非常重視生態建設,在煤炭開采的同時,不斷實施礦山復墾和生態修復治理工程。在神東礦區已經建成生態修復林3萬畝。”烏蘭木倫鎮黨委書記高中昌說。
近年來,烏蘭木倫鎮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和兩次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積極探索礦區采煤沉陷區生態治理良策。從2018年開始,按照“科學規劃、規模開發、綜合治理”的思路,積極找差距、補短板,采取“生態建設+工礦企業+產業+農戶”的模式,實施了天驕御苑生態修復綜合治理項目。
該項目位于烏蘭木倫鎮明安木獨村和蘇勒德霍洛村。這里距離天驕圣地成吉思汗陵不遠,因而稱之為天驕御苑生態修復綜合治理項目。項目規劃總面積5.1萬畝,分期實施,一期項目于2018年開始實施,占地面積2.1萬畝。
“第一步是治理,消除原有地質災害隱患,恢復自然生態;第二步是將生態資源轉化為旅游資源。”天驕御苑項目負責人杜鵬介紹說,目前已經完成生態林建設5000多畝,種草2500畝,鋪設灌溉管道100公里,計劃今年年底完成建設。
“三五年后,我的家鄉將變成花果山。那時候,春夏人們可以來這里賞花,秋天可以采摘果實,享受淳樸的田園生活。”安子龍對家鄉的未來充滿憧憬。
據了解,天驕御苑生態修復綜合治理項目有4個建設目標。那就是通過項目的實施,讓采煤沉陷區的荒山荒坡變為花果山;礦區大量閑置的礦井水可以得到有效利用;讓項目區的老百姓參與項目的實施、管理,從中獲得收益,實現百姓增收;為發展生態旅游打下良好基礎,待時機成熟發展更大規模的旅游產業。(記者 王玉琢 實習生 何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