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發布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水、大氣、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全優
新聞發布會現場
人民網福州6月3日電(林曉麗)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福建作為全國首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在中國工程院發布的生態文明發展水平評估報告中,生態文明指數居全國第一。3日,福建省發布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其中指出,福建省水、大氣、生態環境質量繼續保持全優,持續保持全國領先。
水質達標率100%
公報中顯示,福建省12條主要河流水質狀況為優,I類~III類優良水質比例為95.8%。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源地水質保持優良,122個縣級以上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的水質達標率為100%。主要湖泊水庫水質基本保持穩定,全省19個主要淡水湖泊水庫中,水質達到III類及以上的有17個,占89.5%。
全國空氣質量排名中,廈門、福州分別位列第7位、第8位
福建省68個城市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平均為97.5%。在全國16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的空氣質量排名中,廈門、福州分別位列第7位、第8位。福建省9個設區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從優開始排名,依次為南平、寧德、莆田和龍巖(并列第三名)、廈門、福州、三明、泉州和漳州。
森林覆蓋率繼續位居全國首位
福建省森林覆蓋率為66.8%,繼續位居全國首位,生態環境狀況指數繼續保持全國前列。福建省共建立自然保護區93個,其中國家級17個、省級22個,自然保護區總面積45.6萬公頃。
聲環境質量保持穩定
福建省城市聲環境質量繼續保持穩定,全省24個城市道路交通噪聲晝間平均等效聲級為68.6分貝,總體處于一、二級水平。區域聲環境質量晝間平均等效聲級為56.1分貝,總體處于二級和三級水平。
多舉措改革創新,凸顯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示范作用
福建省是全國首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為了發揮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示范引領作用,福建省推進多舉措改革創新。
一是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國首個省級生態云平臺;
二是推進生態系統價值核算試點,構建體現福建山海元素的GEP核算體系,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量化形式;
三是完善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實行水質與獎懲掛鉤,建立上下游“合作共治、生態共享、經濟共贏”的機制。
同時,開展企業環境信用評價,完善排污權交易制度,試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倒逼環保主體責任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