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歲的孫科別墅修繕完成 明起對公眾開放
中新網上海11月13日電 (記者 李佳佳)紅磚瓦、多變的窗框、平緩屋頂、屋頂上的煙囪……89歲的孫科別墅目前已修繕完成,即將于14日向公眾開放。
位于上海“網紅打卡”地上生·新所內的孫科別墅,此次開放的主要是一層空間,它將以“理想之地——上生·新所城市更新及歷史文獻展”的形式與公眾見面。
孫科別墅是一幢糅合了西班牙、意大利文藝復興等多種風格的混合建筑,由斯裔匈籍建筑師鄔達克設計,建成于1931年,是其花園住宅類的重要作品之一。
據說孫科別墅原是鄔達克為自己設計的住宅。當年,鄔達克在慕爾堂項目中遭遇了麻煩,輾轉求助于孫科,才化解了危機。鄔達克遂把未及入住的自宅低價轉讓給了孫科以表答謝。1931年,孫科及家人入住此宅,成為別墅的第一任主人。
作為首批“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筑”之一,孫科別墅的歷史及文化價值不言而喻。因此,對原建筑的修繕,力求真實、完整地保護歷史建筑和歷史風貌,做到整舊如故,以存其真。
運營方上海萬科項目負責人表示:“按照文物保護條例和優秀歷史建筑保護條例,孫科別墅的修繕嚴格做到恢復歷史風貌的同時滿足‘最小干預’和‘可識別性’的原則。”
據介紹,孫科別墅整體保存狀況基本良好,所以比起上生·新所內的哥倫比亞總會來說,修繕其實要容易一點。外立面的難點主要是外墻魚鱗狀的黃沙水泥抹灰飾面修補,修補的魚鱗狀抹灰要看似沒有規律,但是又有一定的肌理感,這很考驗工匠的手法。另外一個難點則是二層西房間的木百葉窗簾,這種暗窗簾的做法在上海近代建筑中并不多見,這次是在原基礎上分析構造,重新修復的,修復后效果也不錯。
從最初作為孫科宅邸,到后來改為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辦公室,孫科別墅從建成至今,幾乎沒有對外開放過。上海萬科相關人員介紹,本次修繕后將引入展覽和文化功能。一樓以文化展覽為主,二樓未來將作為文化沙龍和會務場地。
2016年,萬科開始對孫科別墅所在的延安西路1262號地塊原有建筑和場地進行更新改造,按照“留、改、拆”的城市更新理念,將原有單一生產研發功能的工業園區,轉變為集文化、創意辦公、商業、餐飲、零售的開放式一體化公共街區,打造為符合市民生活需求的“7×24小時的活力社區”。在空間規劃和建筑單體上,秉持著“平衡新舊肌理、尋找空間秩序”的原則,萬科希望即能保證歷史文化的肌理得以延續,同時也喚醒整個場域的活力,讓上生·新所成為城市有機更新的范本。
萬科集團高級副總裁、上海區域首席執行官張海表示,萬科希望以更新者的模式讓更多人共享城市發展的成果,從新建、重建到改建更新發生了一些變化,通過微更新、微改造聯動周邊環境,激發活力。
在更新過程中,萬科充分吸收各方建議,形成了政府、學術機構、社會組織和居民的廣泛參與。原本封閉的空間被完全打開,室外場地用于打造城市公共空間,為周邊居民提供了新的游覽和活動場所,提高了他們的出行體驗和生活品質。建筑本身用于打造辦公及生活配套,并持續組織豐富的社區、公益和文化活動,使之服務于這個城市的奮斗者,服務于社區與居民。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