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華裔青年理發師在“老華埠”找到新歸屬 助力重振
中國僑網9月23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疫情之下,仍有美國華裔新一代們愿意在“老華埠”找到“新歸屬”,并在疫情面前不畏挑戰,尋找新思路,帶領社區謀求生存和發展。
“只要在華埠任何一家店消費45元(美元,下同),就能在這里免費理發。”披露街(Pell St。)12號的老板梁家浩說,新冠肺炎疫情在紐約暴發以來,華埠的小商家受挫嚴重。作為新一代的華裔業者,他和幾個一起創立這家理發店的伙伴們,想要為振興社區經濟發光發熱。
“華埠就是我的家” 做好防疫持久戰的準備
29歲的梁家浩自小和父母、祖母擠在華埠小公寓里,即便父母已搬出,他還是堅持住在這里。“華埠就是我的家,街頭巷尾,我閉著眼睛都能找到路。”梁家浩說,從疫情開始到現在,他不僅是見證者,更是親歷者。
3月中,州市府宣布暫停商家營業時,梁家浩和幾位合伙人焦慮到了極點,“就像在漆黑的隧道中摸索前進,看不到任何曙光。”他說,理發店是需要和客人近距離接觸的個人護理行業,必須做好接下來兩三年打防疫持久戰的準備。
他們手工制作隔離板,實施提前預約,顧客入店前測量體溫,大瓶小瓶的干洗手液擺在門口和吧臺上,定期定時清潔的工作表上,寫明了當日負責人的姓名。
隨著疫情暫緩,第三階段重啟前,披露街12號的所有人都已摩拳擦掌,準備好迎接蜂擁而至的顧客。梁家浩表示,開始的三周確實有不少人預約,但后來就開始逐漸減少,這不僅是披露街(Pell St。)12號的境遇,也是如今整個華埠的縮影。
梁家浩說,一家店倒下之后,就會看到別的店也陸續倒下,除了住在這里或曾經住在這里的老鄰居,如何讓更多人重新回到華埠,成為披露街12號幾個年輕合伙人討論的重點。
“在這個社區,我們并非是一個個獨立的商家,只有互相扶持才能渡過難關。”于是梁家浩和合伙人許啟榮、林立峰一拍即合,想到“只要在華埠消費45元,就能免費理一次發”的主意。
不忘初心:把披露街12號打造成社區空間
和大多數華裔孩子一樣,梁家浩最大的愿望就是成為父母的驕傲,他畢業于紐約市史岱文森高中(Stuyvesant High School),2018年開店前,他做了六年的注冊會計師。
“我到現在也一直認為,考上特殊高中,后來又拿到注冊會計師證書,是我人生中少有的幾件可圈可點的大事。”他在讓父母開心和追求自己想做之事間躊躇許久。
梁家浩的父親在剛移民美國時就是一名理發師,那時他理一人頭發收入25美分。當兒子選擇在華埠開設理發店時,邀父親來參觀,“他摸了摸店里的椅子,然后跟我說,‘這是高檔貨’,他是個懂行的人。”梁家浩笑談,父親每每到華埠喝茶都會繞到店前看看,也會自豪地和朋友說,“這是我兒子的店。”
帶著這些期許和自己的夢想,即使在今年疫情打擊最嚴重的情況下,梁家浩和合伙人還是心存希望,他們的初心就是把披露街12號打造成“社區空間”,不僅僅作為理發店,更作為活動舉辦場所,從而吸引更多年輕人來到華埠,打破社區老齡化的刻板印象。
梁家浩、許啟榮和林立峰,是事業伙伴也是好兄弟,三人同為生長在紐約的華裔青年,許啟榮的理發師事業更是從媽媽房子的地下室開始的。三人說,“其實我們和老一輩人一樣,擁有一個自己的小買賣可以在閑暇時呼朋喚友,聯絡感情。”
“并不需要定義如今的情形是好或者壞,所有事情只是跟著時代前進而已,而我們能做的也只是在這個跟著前進的洪流中找到節奏和方向。”梁家浩說,與社區共同振興,成為這家店的新目標。
從業余到專業,從媽媽的地下室到實體店團隊,幾個年輕人在“老社區”組成的“新團隊”,在疫情下帶領社區經濟復蘇前進。在這個移民者成為“異鄉”的“家鄉”,如今成為了這些年輕人想要散發光和熱的地方。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