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張天任建議,建立綠色發展企業保障機制 制造業要植入更多的綠色基因
我國是制造業大國,規模穩居世界第一,但資源環境問題仍較為突出。如何引領企業走綠色發展之路,激發我國綠色增長的強大動能?深耕制造業30多年的全國人大代表、天能集團董事局主席張天任建議建立綠色發展企業保障機制,維護綠色制造實體企業合法權益。建議國家出臺相關鼓勵和支持政策,從資源效率、環境效益、社會責任等三個維度出發,構建綠色增長價值評價體系,并充分運用好評價結果。
張天任指出,制造業是否有綠色基因,對整個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都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加快推動形成綠色增長方式,已成為中國經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和戰略選擇。
國內綠色制造標準和評估體系基本形成
事實上,綠色增長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競爭的制高點,國內綠色制造標準和評估體系也基本形成,綠色制造體系實體名單初具規模。比如,工信部印發的《工業綠色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包括化工在內的六大高耗能行業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由27.8%下降至25%,綠色制造產業產值由5.3萬億元提高到10萬億元。從2017年8月起,工信部陸續公布了四批的國家綠色制造名單、工業產品綠色設計示范企業和部分行業的綠色制造標準,包含1402家綠色工廠、1097種綠色設計產品、119家綠色園區(已剔除1家-江蘇泰興經濟開發區)、90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61家工業產品綠色設計示范企業,并相繼發布了原料藥、印染等行業綠色發展意見及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金融支持縣域工業綠色發展等綱領性文件。
完善綠色制造體系,制定政策包
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我國已建成了門類較為齊全、結構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但制造業的資源環境問題仍較為突出,尚未進入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階段。那么,如何加快產業綠色轉型,讓制造業有更多的綠色基因?張天任建議,要建立綠色發展企業保障機制。統籌政府、社會、公眾及資本等多方力量,并建立相應的綜合性政策和市場體系支撐綠色發展企業保障機制。
首先,應落實制造強國戰略。國家出臺相關鼓勵和支持政策,構建綠色增長價值評價體系,并充分運用好評價結果,引領企業走綠色發展之路,激發我國綠色增長的強大動能。
其次,完善綠色制造體系,制定政策要素保障。制定企業綠色發展指標體系,定期開展認定工作。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共同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資源綜合利用、工業能效提升與清潔生產等重點工作,加快研究出臺綠色改造提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強社會監督等重點保障措施。進一步完善污水處理收費政策體系、固體廢物處理收費機制、有利于節約用水的價格機制、節能環保的電價機制,鼓勵利用現有的財政稅收政策對經認定的綠色制造體系示范項目給予支持,引導綠色金融扶持綠色制造體系試點示范項目。
加快產業綠色轉型,激發內生動力
此外,設立市場綠色壁壘,加快產業綠色轉型。在市場和流通等環節,從維護國家或地區安全、保障人類健康和安全、保護動植物健康和安全、保護環境、防止欺詐行為、保證產品質量等入手,配套綠色制造、綠色設計、綠色產品等技術標準、認證制度、技術性貿易措施和檢疫檢測制度,阻擋落后企業和產品進入市場,倒逼制造業綠色轉型升級發展。
最后,發布綠色發展數據,以此作為平衡資源環境價格的依據。對綠色制造體系實行動態管理、定期更新發布,建立綠色發展企業數據庫,動態掌握企業發展情況,及時跟蹤指導推進。加強對行業龍頭企業綠色發展的研究,從采購、裝備、管理等多個方面進行總結與完善,持續發揮龍頭帶動、示范作用。把綠色增長潛能納入制造業實體發展參考指標,重點考量科技、管理和商業模式等方面的創新能力,既要考察發明專利、行業標準、科技投入,又要考察綠色管理體系建設與全生命周期評價系統,還要考察綠色回收體系與綠色物流體系等方面情況。
張天任指出,在制造業實體企業中,應發揮價格機制的調節利益分配的作用,實現生態環境成本內部化,讓污染者、使用者付出應付的成本,讓保護者、節約者得到合理的收益,進一步激發全社會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內生動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湖北醫廢危廢處置監管將全面提檔升級
今年兩會期間,“加快補齊醫療廢物、危險廢物收集處理設施方面的短板,加強醫療垃圾管理”成為代表委員關注的焦點問題。[詳細] -
全國政協委員多杰熱旦:支持、推動青海清潔能源示范省建設
全國政協委員、青海省政協副主席多杰熱旦在今年提交的提案中呼吁:持續支持、推動青海清潔能源示范省建設。[詳細] -
全國人大代表黨永富:設立耕地質量保護紅線
國家曾提出保有量不少于18億畝的耕地紅線要求,但現在一些地方存在占用優質耕地、以劣質耕地補充等問題,雖然保住了耕地的數量,耕地質量卻下降了。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