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基礎研究再出10項舉措
近日,科技部、財政部、教育部、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學基金委共同制定了《新形勢下加強基礎研究若干重點舉措》,從優化基礎研究總體布局、激發創新主體活力、深化項目管理改革、營造有利于基礎研究發展的創新環境、完善支持機制5個方面提出了10項重點舉措。 《舉措》要求,強化對承擔基礎研究國家重大任務的人才和團隊的激勵,落實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探索實行年薪制和學術休假制度,對科研骨干在內部績效工資分配時予以傾斜。加快推進經費使用“包干制”的落實落地。支持企業和新型研發機構加強基礎研究。推行評審專家責任機制,強化“小同行”評審,應用目標導向類基礎研究評審須增加應用和產業專家,推進評審活動國際化。建立非共識和顛覆性項目建議“網上直通車”,全時段征集重大需求方向建議。對于具備“顛覆性、非共識、高風險”等特征的原創項目,應單獨設置渠道,創新遴選方式,探索建立有別于現行項目的遴選機制。對原創性項目開通綠色評審通道。
同時,在調整參與人員、研究方案、技術路線和經費開支科目方面賦予項目負責人更大的自主權。建立定期評估與彈性評估相結合的評估制度,3年以下的項目不再進行中期評估。建立項目動態調整機制,對實施好的項目加強滾動支持,對差的項目要及時調整。將科學普及作為基礎研究項目考核的必要條件。要尊重和認可團隊所有參與者的實際貢獻。基礎研究評價要實行分類評價、長周期評價,推行代表作評價制度。對自由探索和顛覆性創新活動建立免責機制,寬容失敗。此外,要推動科技資源開放共享,要加大對基礎研究的穩定支持,完善基礎研究多元化投入體系,鼓勵社會資本投入基礎研究,支持社會各界設立基礎研究捐贈基金。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