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腫瘤醫院:護士“小發明”解決“大問題”
“便攜式翻身墊”、“輸液安全報警器”……護士們在救死扶傷的同時還會“腦洞大開”,發明各種“專利”,以解決臨床問題。5月12日是國際護士節,江蘇省腫瘤醫院(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亮”出了護士們的“智慧”,“白衣天使”們在實踐中為患者做對的事。
“便攜式翻身墊”:讓重癥患者翻身不再“難”
翻身,是ICU護士每天必不可少的護理操作,更是重癥患者不可或缺的基礎護理項目。怎樣既能讓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翻身護理,又讓護理人員更輕松?江蘇省腫瘤醫院ICU護士、責任組長錢炎萍及其團隊從2018年就開始著力研究。
錢炎萍說,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醫護人員需要定時給不能自主活動或者活動受限的患者進行翻身,促進患者舒適,以防止患者長時間處于同一體位引起肢體酸脹、關節僵硬,甚至因局部組織長期受壓導致壓力性損傷的發生。目前,臨床護理中為病人翻身極為費時費力,遇到體重較大的患者,常常需要三、四個護士團結協作,而且,翻身的效果往往差強人意,辛辛苦苦擺好了體位,可能不到十分鐘,病人又因為重力和慣性滑落。
“這個困惑已經困擾我們好久,我們護理部‘創新小組’成立為我打開了思路。”錢炎萍說,也們發明的這種便攜式翻身墊讓翻身更便捷更科學。這個翻身墊兩側有兩個提手,下面有固定的兩個綁帶和一個枕套。兩側的提手便于醫護人員提拉翻身墊為患者翻身,下面的的第一綁帶和第二綁帶用于固定靠枕,枕頭放置于枕套內,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直接墊在病床上,材質軟,且吸汗,讓患者更舒服,側位的角度更討巧,轉運的時候更方便。這款翻身墊也可廣泛應用于養老院、長期臥床病人的居家照護等,制作簡單,便于普及和推廣。
“手術剖腹被”:讓手術醫生取“刀”更方便
手術護士劉騰飛特別愛動腦子,他緊密配合手術醫生,還處處為患者和醫生著想,他的“手術剖腹被”方便醫生更好地為患者手術。
劉騰飛告訴記者,他已經工作10年,大部分時間在手術室工作,隨著外科手術的快速發展,腔鏡微創手術越來越多,其需要用到許多專用器械,諸如抓鉗、分離鉗、Hem-o-lok結扎鉗、吸引器、腔鏡持針器、超聲刀等。這些工具都是長條形的,通常在腔鏡微創手術中放置在手術升降臺上。放置這些器械的升降臺通常位于病人的頭部或者腳部方向,而手術醫生一般則站在病人的身體兩側,因此,放置這些器械的手術升降臺距離手術醫生有一段距離,手術醫生在手術過程中需要更換器械時非常不方便。
“大家都知道電工,他們在爬高下低的時候,都是把工具插在腰包上。我的設計靈感就來源此。”劉騰飛說,“手術剖腹被”就是要解決手術醫生在手術過程中需要更換器械時的不方便。該手術剖腹被的被體側邊設置有器械袋,器械袋包括第一袋口和若干個第二袋口;第一袋口為上方開口,下方閉口的袋體;第二袋口斜向條狀設置,并上下開口。第一袋口用于放置如剪刀等小的手術器械,第二袋口用于放置長條形的腔鏡微創手術專用器械,便于手術醫生在手術過程中更換器械。
雙頭兩用腸內營養灌注器:讓患者更好地得到營養
董高悅是江蘇省腫瘤醫院胸外科的護士長,她介紹,食管癌是醫院胸外科收治的主要病種之一,也是世界范圍內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的腫瘤類型之一,研究報道,食管癌患者中發生營養不良的比例占到60—85%,為患者放置腸內營養管,通過營養管給予營養支持,是患者營養治療的主要方法。醫護人員需要利用腸內營養灌注器或者注射器向營養管內注入水、藥物、營養液等。和注射器相比,臨床上使用的腸內營養灌注器有一定的優勢,但是臨床上腸內營養灌注器在使用上也存在一定的問題:由于容積過大,操作中需雙手操作,推注很費力,護理人員對營養管是否通暢無法準確判斷;向腸內營養管灌注時需加用內配的小接頭,這種小接頭也可與靜脈輸液導管接頭相匹配,萬一操作過程中不小心會有營養液誤入靜脈系統的風險,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但是腸內營養灌注器是臨床上患者營養支持的重要工具,且臨床使用頻繁,胸外科110區護理團隊兩年前設想能否設計出這樣一款腸內營養灌注器,既能確保臨床患者安全,又能方便臨床醫護人員使用?基于這樣的想法,她們2018年開始著手,2019年成功申請了2項(實用新型+外觀)專利。
這種新型的腸內營養灌注器配備魯爾頭和注射器頭,使用時可以分別打開不同的封堵配件與不同直徑的營養管連接,因其與普通注射器有明顯區別,增加了辨識度,同時配備專用、合適的容器,不僅可避免將營養液誤操作到靜脈系統,提高患者安全性;臨床操作中使用靈活便捷,推注阻力小,也能大大提高醫護人員使用的依從性。
一種輸液保護器:猶如“安全報警器”拒絕“浪費”
在日常輸液中,按無菌操作要求,如果輸液連接皮條掉落是不可以再插入繼續使用的,否則藥物可能被污染,對患者有安全隱患。但是如果將這些藥物丟掉就會造成很大的浪費。“大家都知道,腫瘤患者治療的一些化療藥、靶向藥比較貴,浪費了實在太可惜,會增加病人的經濟負擔。”腫瘤內科護士長裴義告訴記者,她發明的初衷就是想拒絕這種“浪費”,保證病人的安全。
靜脈用藥是腫瘤內科患者重要的給藥途徑,很多患者需要長時間用藥。然而在輸液過程中,尤其是長時間輸液的患者或兒童,會因體位變動出現拉扯輸液皮條的情況,而此時家屬多會關注輸液針頭是否會脫落,而忽視輸液瓶與輸液皮條的連接是否松動。一旦輸液皮條從輸液瓶中滑落,就要更換,這樣輸液皮條中的這部分藥物就被浪費了。一方面會給患者帶來經濟上和精神上的壓力,同時也會增加醫護人員的工作量。裴義說,她和團隊就開始想著,有無這種“安全警報器式”的“輸液保護器”?他們所發明的這種“輸液保護器”最大的特點是設有LED燈,LED燈通過金屬導線與電源連接,形成閉合回路。當連接條脫落時,LED燈會熄滅,以指示輸液管與輸液瓶分離。另外,如果輸液結束了,LED燈也會熄滅。所以,這個發明“一舉兩得”。
江蘇省腫瘤醫院護理部主任孟愛鳳說,這些發明大都是源于臨床。護士留心觀察臨床的需求,她們巧手制作的許多“小發明”發揮大作用,讓病人感受到了真真切切的優質服務。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