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發經濟“春風來”丨智能化、普惠化,助老器具解難題
央廣網北京1月23日消息(記者夏青)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顯示,中國60歲以上的老人已超2.64億,其中有超過4200萬人是失能老人,占比大約是16%。如何提高這部分人群晚年的生活質量?
在北京的一家托養中心,工作人員在一款“銀發輔抱式移位機”的幫助下,將80多歲的黎大爺從床上移到輪椅上。因為腦梗導致身體癱瘓,黎大爺常年臥床,身材高大的他日常去廁所、洗澡都需要幾個護工同時攙扶。而目前,這個托養中心有100多位這樣的老人,一線護理人員卻只有30人左右,過去黎大爺絕大部分時間都在床上度過。現在有了移位機的輔助,哪怕是力氣不大的工作人員,也能相對輕松地把老人平穩地從床上移動到沙發、洗手間、輪椅。
能坐起來,還能走出房間看外面的世界,黎大爺的女兒感覺到父親的眼睛里又有光了。黎大爺的女兒說:“現在推著輪椅帶他出去轉轉、走一走、看看電視,不再一直躺著,老人的精神狀態明顯不一樣了,和躺在床上不一樣,更有精神了,眼睛也放光了。”
托養中心護理部負責人許先生說,相比以往的機器,這種移位機結實、體積小、移動方便,在抱起和移動過程中也更能夠確保老人的安全。照護人員的工作量減輕了,老人移動的需求也能更多地得到滿足,生活質量大大提高。“老人可以‘走’出房間,一方面可以和外界接觸,感覺沒有和社會脫節;另一方面,也可以預防肺部感染等疾病的發生。因為一般長久臥床的老年人肺部感染的幾率比較高。適當起來坐一坐,轉換心情,也能呼吸外面的新鮮空氣,對身體都有好處。”
日前發布的《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提出,大力發展康復輔助器具產業。推動助聽器、矯形器、拐杖、假肢等傳統功能代償類康復輔助器具升級,發展智能輪椅、移位機、康復護理床等生活照護產品。擴大認知障礙評估訓練、失禁康復訓練、用藥和護理提醒、睡眠障礙干預等設備產品供給。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逐步加深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消費需求變得更加多層次、多樣化。數字化、智能化也將融入老年人今后生活的方方面面。怎樣加大這方面的適應能力?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何亞瓊在22日舉行的發布會上透露,將著力解決老年人數字化產品和服務的應用難題。“首批確定了44個網站和手機App適老化改造的優秀案例,推動人工智能數字營業員、5G視頻客服、智能聽新聞等一批新功能、新服務上線應用。另外,指導電信企業不斷完善服務方式,線下推出老年人專席、上門辦理、定制大字賬單等暖心服務,線上‘一鍵呼入人工客服’尊老專線累計服務超過3億人次。另外,我們組織制定移動終端、智能電視等產品的適老化標準,推動超過1.4億臺國產智能手機和智能電視適老化改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