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泓清水入黃河 國家發改委推介山西經驗
國家發改委近期推介健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典型經驗。其中包括山西推動綠色發展,再現古晉陽汾河晚渡,讓一泓清水入黃河的相關做法。
“黃河寧,天下平。”汾河作為黃河的第二大支流,推動汾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2017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五年三次視察山西,高度重視汾河保護治理,提出“一定要高度重視汾河的生態環境保護,讓這條山西的母親河水量豐起來、水質好起來、風光美起來”的美好愿景。
省委、省政府牢記領袖囑托,堅持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動山西工作,高度重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和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內容,在流域生態治理、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建設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
以汾河為重點,以河源保護修復、河流生態化恢復、兩岸綠化為核心,山西實施汾河上游綜合治理、汾河中游百公里示范和汾河下游水系綜合整治等重大工程,全面構建汾河生態廊道。同時,大力推進“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組織實施了以桑干河、大清河、滹沱河、漳河為重點的京津冀上游地區水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以沁河、涑水河為重點的黃河中游(山西)水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穩定實現一泓清水入黃河。
作為省會,太原在“十四五”期間實施汾河生態保護修復重大項目。其中,太原市汾河中游百公里示范區建設項目,北起汾河三期末端2號閘,南至清徐韓武村出境段,全長33公里,工程建成后將有效改善汾河水環境和兩岸生態,為把汾河打造成水利長廊、文旅長廊、生態長廊作出先行示范。(何寶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