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洛江:全域旅游助推鄉村振興
央廣網泉州12月13日消息 有城有鄉有業態、有山有水有故事。近年來,泉州市洛江區立足鄉村特色資源,因地制宜推進全域旅游,打造鄉村振興洛江樣板。
河市鎮新告村美麗田園(央廣網發 洛江區農業農村和水務局供圖)
以全域旅游為支撐,打牢產業振興根基。洛江區文化底蘊深厚,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按照“點線面”全域推進,打造“家在林中住 人在景中游”的近郊旅游目的地。今年前三季度,洛江區實現旅游人數160.19萬人次,旅游收入13.81億元。
據介紹,目前洛江區已培育1個省級三星級旅游休閑集鎮,7個省市級休閑示范點,7個省級旅游村以及省級紅色旅游基地等,全域旅游微元素在鎮村到處開花。
羅溪鎮洪四村影劇院(央廣網發 洛江區農業農村和水務局供圖)
洛江區深入挖掘“名山、名橋、名人、名傳說”等經典文旅資源,整合形成10條涵蓋紅色黨建、親子研學、歷史人文、生態休閑經典線路,培育“悠游洛江”品牌。打造了洛陽古橋-鄉韻花灣-泉州海絲野生動物世界-虹山全域旅游專線,年接待游客超50多萬人次、旅游收入超2億元。
同時,洛江區還把文化、商貿、教研、宗教、養生等行業融入旅游精品路線的布局中,打造了南部海絲游、中部文旅游、北部生態鄉村游3大旅游面,形成洛陽古橋海絲游、印尼風情游、河市鄉村康養游、馬甲祈夢文化游、羅溪紅色生態游、虹山全域游六大特色旅游板塊,實現游客喜歡來、留得久。
虹山鄉茶園(央廣網發 洛江區農業農村和水務局供圖)
以項目化為抓手,不斷提升創建層次。洛江區堅持項目帶動,2019年以來,累計策劃實施鄉村振興重點項目521個,總投資7.2億元,打造省市區試點村20個、示范線路4條、精品線路2條,省級實績突出村3個、產業振興示范村4個、成效顯著村2個。
在創收增收、實現富民強村興鎮方面,洛江區探索“個性化”發展模式,提升“造血”功能。據了解,洛江區發揮景區輻射效應,吸納周邊村民參與服務接待,發展伴手禮、農家樂、民宿等,村民實現在家門口就能就業。目前已有蘇山半山美廬、禾舍民宿等一批精品民宿加快發展,帶動8000多人就業,人均增收4萬余元。
虹山鄉石龍谷半山美廬(央廣網發 洛江區農業農村和水務局供圖)
洛江區通過“合作社+公司+農戶”“流轉+合作”“旅游公司+村級聯盟”等自營、聯營、合作多種模式,帶動產業發展,促進村集體增收,全區67個行政村村集體收入均達到20萬元以上,其中50萬元以上達到30%、100萬元以上達到9%。圍繞整鎮推進“五好”鄉鎮創建,洛江區實行“景鎮合一、屬地管理”模式,致力產業發展、品質提升,推動資源整合、滾動發展,創建鄉鎮在市級綜合考評獲優秀檔次。
羅溪鎮新東村1+1+S末梢治理(央廣網發 洛江區農業農村和水務局供圖)
以黨的建設為引領,全面提升基層組織力。洛江區把支部建在產業上,推廣“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引導村干部和黨員創辦、聯辦各類合作社45家,帶動8900多戶群眾發展品牌特色農業和鄉村旅游業。推行“組團黨建+”工作,促進跨村連片共發展,比如馬甲鎮永安村、祈山村、杏川村組團村黨總支牽頭成立專業合作社,建立現代花卉基地200多畝、年產花卉50多萬株。此外,洛江區還探索“1+1+S”同心圓黨建模式,由黨員、小組長、鄉賢、族老和年輕人才組成的村民小組黨群圓桌會,有效激活鄉村治理的神經末梢,入選首批20個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扎實推進15個“黨建+”鄰里中心建設,聯動服務主體,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羅溪鎮翁山村鄉村記憶館(央廣網發 洛江區農業農村和水務局供圖)
在發動鼓勵黨員干部、村民、在外鄉賢積極參與家鄉建設方面,洛江區率先推行“黨建+鄉賢參事會”模式,目前已成立23家紅色鄉賢參事會,撬動社會資金近9000萬元,匯聚黨員干部、經濟能人等800余名。洛江區還啟動首屆“匯聚青春力量 助力鄉村振興”青年人才創新創業大賽,進一步挖掘和培育農村創業人才。(黃志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