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追奧密克戎 2小時風險鎖定
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面對隱匿性強、傳播速度快的奧密克戎,北京提出疫情處置要兵貴神速、以快制快、快字當頭、盡銳出戰,對每一個社會面篩查出來的病例,從發現陽性到隔離管控,力爭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戰疫最前線,如何在最短時間內實現嚴管快篩、不失一處、不漏一人?截至5月14日下午3時,中鐵十一局三公司相關聚集性疫情已累計報告感染者49例,涉及4個區,其中海淀區就占據39例。面對這波突如其來的“遭遇戰”,海淀區疾控中心如同一臺高速運轉的馬達,24小時開足馬力。5月8日深夜接到首個陽性報告后,不到兩個小時就鎖定福華鴻源酒店。近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前往海淀區疾控中心探訪,揭示疾控人員如何與“看不見的敵人”爭搶時間。
接報一管“十混一”陽性
連夜摸排發現“重點排查對象”
5月8日中午,海淀區疾控中心接到一個特殊的電話,來自房山區疾控中心的橫轉信息顯示,一名中鐵十一局三公司某項目部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趙海(化名)居住于海淀區,要求對其落位管控。前一天,中鐵十一局三公司出現首例位于房山區的感染者。接到消息,當天正在值班的疾控人員立刻繃緊了弦,迅速按照既定流程采取措施,給密接人員打電話、做流調、鎖定風險點位、轉運……圍繞這名密接者,系列工作很快完成,對于疾控人員來說,這些處置早已駕輕就熟。
可在5月8日晚10點45分,值班室的電話再次響起,電話那頭是一家核酸檢測機構,發現當天有一管“十混一”混采陽性。這意味著,社會面存在隱匿傳播,大家一下子被擰上了發條。從當天早上8點,海淀區疾控中心流調組副組長郭黎和同事們已經在崗工作了超過12個小時,這一通電話打來,意味著“今夜無眠”,辦公室的氣氛驟然緊張起來。
接到信息,作為副組長的郭黎馬上給大家分工。按照流程,只要出現一管“十混一”陽性,必須對同一采樣管內的10個人逐個排查。盡管已是深夜11點,10名流調隊員分成5個小組分頭行動、各自領任務、挨個打電話。一時間,流調組辦公室內,電話鈴聲、交談聲、敲鍵盤記錄的聲音四起,所有人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挨個詢問住處,準備連夜前往采樣、復核。
通過核查人員信息,發現這10人都住在海淀區,關鍵是,其中的張山(化名)工作單位在中鐵十一局。聯系到房山區近期的疫情形勢以及當天中午橫轉過來的密接者信息,這一敏感信息立刻引起了大家的高度警覺,而張山也成為當晚的“重點排查對象”。
連夜封控酒店及所在樓
從接報到鎖定不到2小時
“當時我們給張山打電話,他說自己住在北太平莊街道的福華鴻源酒店,我們當即告訴他待在房間里不要出門。半小時后,流調隊員驅車趕到了現場,找到了這名‘重點排查對象’。”郭黎說,為了爭分奪秒搶時間,流調隊員往往會先用方便快捷的抗原進行檢測,同時采集核酸樣本送檢。15分鐘后,抗原結果顯示陽性,“果然是他”。
張山所在的福華鴻源酒店當即被管控,所有人員只進不出,此時,已接近凌晨1點。從接到陽性報告到鎖定風險人員和點位,海淀疾控人只花了不到2小時。整座城市還在睡夢中,這群疾控人仿若“夜行者”,依然在黑夜中與狡猾的奧密克戎周旋。
5月9日凌晨,福華鴻源酒店,對張山的流行病學調查馬不停蹄地進行。張山透露,他認識5月8日海淀區接到外區橫轉信息涉及的密切接觸者趙海,作為同事有過工作交集。更為關鍵的是,張山還有20余名工友一同住在這家酒店。這一信息再次引起了流調隊員的高度關注,海淀區疾控中心馬上向福華鴻源酒店加派人手,又聯系了屬地多個部門,連夜對酒店所在的德勝門西大街15號遠洋風景1號樓進行封控管理,所有樓內居住人員就地開展核酸檢測,樓下及周邊的若干底商也全部被管控。張山的20余名工友馬上作為高危人群,連夜轉至集中隔離點。同時,對于這些工友的流行病學調查也在同步開展。
感染可能在早期就已發生
4家重點酒店已全部封控
這20余名工友均為中鐵十一局三公司承接北京地鐵太平湖車輛段軌道改造工程的員工,從5月3日開始,他們分別居住在漢庭酒店西直門店、金泰之家酒店(西直門店)、北京逸旅陽光快捷酒店、北京福華鴻源酒店。這4家酒店均位于海淀區北太平莊街道,而且位置非常接近,相互間隔不超過一公里。除了其中一人長期居住在漢庭酒店西直門店之外,其余人員曾輾轉入住上述另外三家酒店,而居住在福華鴻源酒店的人數最多。
隨著流調的深入和病毒傳播的風險研判,海淀區逐步對相關風險點位進行封控,包括上述人員的工作地址德勝門西大街5號、所涉及的4家酒店,與福華鴻源酒店相鄰的福華瑞源賓館也被封控。
“感染很可能在早期就已經發生,工友之間相互傳染,他們又會在酒店周邊區域活動,比如下樓買食物,抽煙,買點煙、酒、水果等等,活動過程中不排除再感染其他人的可能。”郭黎說。
連日來,與上述人員和酒店相關的病例也陸續在報告。因為近期新發病例基本在北太平莊街道活動,結合市級專家研判,海淀區馬上對北太平莊街道采取管控措施;5月13日,該街道部分區域提級管控。
風險點位全部一一復核登記
確保不失一處、不漏一人
在疫情處置過程中,如何做到不失一處、不漏一人?積攢了兩年多的抗疫經驗,疾控人員已經有了一套完整而嚴密的工作流程。
郭黎表示,首先給感染者做流調溯源,摸出風險點位,再將這些風險點位挨個進行復核,或電話流調、或現場調查、或調取監控、查看支付記錄等等,明確感染者到底去沒去過、什么時候去過、接觸過哪些人,將相應的風險人群管控起來。
5月14日下午1點半,郭黎的手機又響了,是樓上一位同事打來的電話,需要核對風險點位的管控情況。郭黎馬上起身走出辦公室,沖上樓梯,一步兩個臺階,上到4層的一間辦公室,跟兩名同事一起核對。電腦里,一張“中鐵十一局高風險點位和高風險人員落位管控”EXCEL表內,標注了海淀區所有相關病例及其風險點位、管理措施、高風險人群及管控狀態。結合新發病例以及風險人員排查情況,這張表格每天都會多次動態更新,并做復核查驗。
果仕多生鮮便利超市、東方譽私房菜、好鄰居索家墳店、佳果多生鮮超市文慧園店、世紀華聯超市(遠洋風景1號樓店)、金象大藥房文慧園店……表格中的風險點位已經全部第一時間向社會公布,每個風險點位上都有高風險人群,表格里也備注了這些人員信息以及管控情況,有的已經進入集中隔離點、有的轉陽被轉入小湯山方艙醫院,新發現的正在派單處置……
“讓人欣慰的是,通過這些嚴之又嚴的措施,目前,新發感染者均來自管控人員。”才上樓核對信息十多分鐘,郭黎的手機里又有了幾十條未讀信息,流調組長群、報告審核群、快速反應群……各種群里的信息在持續跳出,郭黎又快步跑下樓回到流調組辦公室開始盯著電腦處理信息,“事兒太多了,走路都嫌慢,恨不得會飛。”
時間已經是5月14日下午3點20分,剛剛過去的24小時,海淀區再增12名感染者。隨著流調報告的完善、隊員外出采樣歸來、實驗室樣本檢測結果逐漸上報,流調組每天最忙碌的時刻才剛剛開始……
4個鏡頭記錄戰疫瞬間
為了還原疾控人在疫情一線奮戰的身影,5月14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在海淀區疾控中心,分別前往核酸檢測實驗室、流調組辦公室、行政值班室,以及跟蹤采訪風險點位環境采樣現場,記錄下這一組鏡頭,向疾控人致敬。
鏡頭一 11點08分 海淀區某公交場站 環境采樣細細涂抹
流調隊員王路熟練地穿好防護服,接過同事曾珍遞過來的采樣設備,從中掏出5支拭子和一支采樣管。隨后,他轉身向場站入口附近的一間備勤室走去。出發前,他們接到報告,有一名密接人員可能在這間備勤室工作過,作為風險點位,需要采樣排查。
走到門口,王路用拭子在門把手的位置里里外外涂抹了兩遍。進入房間他環視一周,胸有成竹地拿出第二根拭子對著桌面,從桌沿、桌角到手容易接觸的位置全部仔細涂抹。除了椅背、桌面之外,連鐵皮柜的門把手也沒有放過。
采樣完畢,拭子全部放入采樣管中并密封好。王路走出備勤室,在外等待的曾珍已經拿好消毒液,將采樣管進行消毒、保存,在單子上登記好采樣點位和數量后,再幫助王路消毒、脫掉防護服,整個過程持續了大約20分鐘。
“這活兒已經算輕松了。”車隊組的沈楠負責接送兩名同事,“要是出去查監控、做流調,有時得耗費好幾個小時。”三人搭班,這趟采樣很順利。回到疾控中心,沈楠將車子開回地庫,曾珍負責處理醫療垃圾并將樣本送檢;王路則風塵仆仆地回到辦公室,投入下一個排查任務中。
鏡頭二 12點21分 核酸檢測實驗室 每天檢測量達數千份
核酸檢測實驗室位于五層,有5間實驗室專門用于新冠樣本檢測工作。每天,這里都有數千份樣本被送過來。樣本抵達實驗室后,將經過簽收、提取、擴增、觀測等流程,最終反饋檢測報告。兩名值班人員負責在收樣窗口進行收樣、登記,隨后,這些樣本會被送入相應的實驗室等待“判決”。負責檢測工作的有8人。早上8點多,他們就已經上崗了。最近送來的樣本量比以往多了不少,工作量明顯加大。
12點21分,527號實驗室,門口上方的指示燈顯示著“工作中”。一名身著防護服、“全副武裝”的檢測人員坐在一臺生物安全柜前,全神貫注地進行核酸提取操作,這無疑是個高精度體力活兒,不僅考驗實驗員的熟練度和專注度,而且具有一定的風險。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更是考驗人的身體素質。旁邊,一臺實時定量熒光PCR儀器正在運轉,里頭放著90個樣本正在分析。
葛言也是當天的值班人員之一,她表示,最近實驗室每天的檢測量在2000份左右,多的時候好幾千份,5個實驗室全部投入運轉,所有人基本都處于不休息的狀態。
鏡頭三 12點50分 行政值班室 一上午信息記滿3張A4紙
“鈴鈴鈴”“喂,您好,海淀區疾控中心。”行政值班組的郭玖晨接起手邊的電話,對方是一名被判定為“密接”的市民,因為對自己的身份判定不太認可,便給疾控中心打來電話詢問。“您把姓名、身份證號和電話給我報一下,我反饋給流調組,讓他們再查詢一下,然后再給您回電。現在電話確實特別多,我讓他們半小時之內給您回復可以嗎?謝謝您的理解。”
一邊溝通,郭玖晨一邊在A4紙上記錄對方信息。掛電話后,她馬上將信息發給了流調組的一位負責人。像這樣的電話,從早上8點半到剛才,她已經記滿了3張A4紙,有問何時解除隔離的、有問風險人員判定的、有問何時能解封的……大部分要轉至專業科室為市民解惑。
除了上傳下達外,值班室還有一個關鍵作用,就是要負責疫情速報。“比如,一旦有社會化核酸檢測機構篩出陽性就會給我們打電話,我們對接流調組,讓流調組與機構聯系,開展相關疫情處置措施。隨后,我們要把流調組發來的初篩陽性情況及時上傳給上級部門。”郭玖晨說,目前疫情形勢嚴峻,像這樣的信息速報,每天多的時候得上傳七八次。
鏡頭四 13點26分 流調組辦公室 這是全樓最吵的屋子
這里是海淀區疾控中心的中樞,全中心100余人,除了密接組、檢驗組、司機組、隔離點督導組、行政值班組之外,流調組兩班人馬加起來將近60人,占據了“半壁江山”。一個30余平方米的辦公室內,兩排桌子上放了十幾臺電腦和電話機,十余名流調隊員正在各自的工位上忙碌。
這間辦公室也是全樓最“吵”的屋子。除了噼里啪啦敲鍵盤的,還有給病例、“密接”打電話的,分派任務的,互相溝通信息的,甚至有因為工作而互相“掰扯”的……所有人都像一個個陀螺,無數的聲線在房間里交織碰撞……雖然辦公室里只有十多人,但當天值班的其他同事都在外面奔波,采樣、消毒、現場處置……流調組就好比“聚是一團火,散作滿天星”。
屋子一角的火腿腸、礦泉水、梨、酸奶、口罩等物資堆成了一座小山,昨天剛開的一箱泡面今天早上就空了,畢竟大家常常忙到顧不上吃飯。24小時在線、通宵達旦的流調隊員,所有人都在全力賽跑。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