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氣騰騰中國年】春節,向新而行
作者:方芫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币粴q一程,龍年春節來臨,無數人朝著家的方向前行。
過年,意味著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有人說“大年三十的年夜飯,就是過年的滋味”,有人說“家人閑坐,燈火可親,就是過年的意義”,也有人說“七大姑八大姨坐在一起聊孩子,也是一種過年的形式”……總之,都離不開“團聚”二字,這也是過年的意義所在。無論何時無論在哪,春節,這一深深刻在國人DNA里的節日,都值得奔赴。
春節,是源遠流長的。從上古時代祈歲祭祀綿延而來,這一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依然被全球華人所珍視。除了除舊布新,人們對龍年有著更多的期待,龍行龘龘、龍馬精神、鯉魚躍龍門、臥虎藏龍……都有著對來年會更好的期許,也展示著中華文化的積淀。在傳承千年的春節習俗里,龍年節日的氛圍也愈加濃重:龍偶掛件、龍形掛燈、龍主題玩具等商品銷售火爆,舞龍舞獅、趕大集、辦“村晚”等節日活動熱鬧紛呈。這是獨屬于傳統節日的儀式感,也是提醒人們“根”之所在、初心所在。
春節,是流動的。差不多10年前,“摩托車大軍”成為春運返鄉途中的一支龐大隊伍,受到人們的關注。今年,預計春運期間,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將達到90億人次,而自駕出行占全社會人員出行量的比例將達80%。從南到北,從東到西,返鄉交通工具的發展、人員自由流動的加快,讓家的距離不再遙遠,也讓春節愈發凸顯其價值意義:是休憩調整的歸所,也是積蓄力量后的邁步之處。
春節,是古老的也是年輕的。當下的青年們,將春節過出了一種他們期望的樣子。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在1333名青年的調查樣本中,94.1%的受訪青年會堅持過年的傳統習俗,76.7%的受訪青年注重過年的“儀式感”,家人團聚吃年夜飯是受訪青年認為過年“儀式感”最重要的體現。貼春聯、掃房子、備年夜飯,傳統習俗的魅力、“年味”的誘惑力可見一斑。
一邊是對傳統習俗的繼承,一邊是對新年俗的挖掘。青年人在潛移默化中構建起一個熱氣騰騰的春節?;蚴菐Ц改赋鲇?,感受不同地域的春節氛圍;或是選購科技年貨,送出一份新年祝福;或是購置馬面裙等傳統服飾作為新衣;亦或是讓春聯不再拘泥于習俗,演繹出更多形式和內容……這一農耕時代的節令,因一代又一代人的融入歷久彌新,日益煥發新的光彩。
“福滿門庭春氣暖,源清流遠歲華新”。春節,在一年又一年的接續中成為傳統與現代的連接,而“家”所構筑的安全感與幸福感仍能給人心以撫慰。過年,回家,正是這場盛大節日的重要表征與深沉情感。此時的中華大地,處處洋溢著春節的歡鬧,張燈結彩,萬象更新;此刻,一句“我回來了”,或許就是這個春節最好的禮物。
春滿山河,草木發芽。愿你新年快樂,向陽生長。(方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