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能源項目建設持續加快 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央廣網北京12月5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近年來,我國大力推動減排降碳協同增效,氫能、儲能、智慧電網等領域蓬勃發展,傳統能源向低碳化轉型,逐步實現與風、光、熱、氫等清潔能源協同發展。各地清潔能源項目建設持續加快,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李景章是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大明鎮城里村村民。今年7月,他與一家光伏企業簽訂了25年的住宅屋頂光伏發電合同,安裝了82平方米的屋頂光伏板塊。
李景章:屋頂有閑置空間,這一年還能給我800余元,3年一付,我很知足。
作為國家第一批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試點項目縣之一的寧城縣,依托區域光照資源豐富優勢,利用縣域內黨政機關、學校、醫院、村委會、工商業、農村居民等房屋屋頂建設分布式光伏,項目采用“自發自用、余額上網”方式,規劃安裝光伏組件約13.9萬塊,總裝機容量76.3兆瓦,計劃今年12月底前實現全容量并網發電。
寧城縣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徐磊:項目建成后,預計年均發電量約1億千瓦時,每年節約標煤大概3.3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0.7萬噸、二氧化硫704噸、煙塵195噸,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持續助力綠色、低碳發展。
我國首個國家級海上風電研究與試驗檢測基地日前在福建福清開工建設。該基地包括陸上檢測中心和試驗風電場兩部分,總投資約40億元。其中,陸上檢測中心可以開展目前世界上最大容量的風電機組和最長尺寸的風機葉片檢測試驗。
國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科技部主任方日升:檢測基地具備25兆瓦級、150米級風電機組仿真分析、運行測試和特性評價能力,對突破海上風電關鍵核心技術具有重要的基礎作用和示范效應。
基地計劃于2024年整體建成投運,致力于打造集“技術研究、檢測認證、設備制造、建設安裝、運行維護”為一體的產業生態,將填補我國海上風電領域大功率、全尺寸裝備試驗驗證的空白。
作為我國西南地區首個海上風電項目,廣西防城港海上風電示范項目建設正穩步推進。防城港海事局成立工作專班開展“一對一”服務,助力廣西海上風電項目與海上航運項目的協調發展。
防城港海事局通航管理處副處長楊興泰:目前,在海上風電施工區有16艘工程船、370名船員、73名施工操作人員參與施工,確保落實到位。
防城港海上風電示范項目預計2025年全部建成,投產后可實現年發電量20.57億千瓦時,可以滿足200萬個家庭全年用電量,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55萬噸。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