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超級工程!第一視角體驗深中通道
11月28日,超級工程“深中通道”迎來嶄新節(jié)點——主線全部貫通,項目建設取得重要進展,距離明年正式建成通車又近一步。
深中通道主線全部貫通前夕,人民日報社經濟社會部記者趕赴施工一線,提前駛入通道,鉆進緊貼主塔而建的升降機,經由施工平臺再爬上兩層樓梯,最終登上距離海面270米、約90層樓高的伶仃洋大橋主塔塔頂,并攀上凌空的“貓道”,親身感受一線施工者的艱辛付出,體味這項超級工程的重大意義。
站在廣東中山市馬鞍島遠眺,深中通道宛若一條游龍,蜿蜒盤旋于深藍海面之上,時而騰空躍起,時而遁入海中,穿行24公里,直抵深圳前海。
繼港珠澳大橋后,這一集“隧、島、橋、水下互通”于一體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再次刷新多項世界紀錄——世界最大海中錨碇、世界最大跨徑全離岸海中懸索橋和世界最長最寬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
倘若從更高的視角俯瞰,深中通道北距虎門大橋30公里,南距港珠澳大橋31公里,成為粵港澳大灣區(qū)“A”字型交通主骨架的關鍵“一橫”。明年建成通車后,中山至深圳車程將由2小時縮短為20分鐘,成為連通珠江口兩岸城市群的交通大動脈。
超級工程如何建成?
多項“世界之最”何以造就?
作為當前世界上建設難度最高的一項跨海集群工程,深中通道地處粵港澳大灣區(qū)核心區(qū)域,橫跨珠江口東西兩岸,聯(lián)通深圳、廣州、中山三地。
沿著中山大橋、伶仃洋大橋一路向東,人工島、海底隧道后續(xù)工程建設正酣,連接珠江口兩岸城市群的巨大“海上風箏”躍然海面,成為伶仃洋上的一道壯美風景。
建設深中通道,到底意味著什么?
站在伶仃洋大橋主塔極目遠眺,答案漸次浮現(xiàn):在這片世界最繁忙之一的海域之上,向東看,一架架飛機正從深圳寶安機場起飛;向西看,一座座高樓正在中山拔地而起,遼闊洋面上,一艘艘遠洋巨輪穿過大橋列隊入港,呼之欲出的世界工程奇跡——深中通道如臥波長虹,將擎起這黃金內灣的發(fā)展新脊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