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夏津:傳統“織造”變“智造”
走進山東德州市夏津縣仁和紡織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偌大的車間里只有十幾個工人在忙碌著,而一臺臺高度自動化的設備正隆隆運轉。
據了解,夏津仁和紡織與智能化服務商——山東動脈智能合作,研發了一款基于人機互聯、有效提高生產效率的信息化管理平臺——“夏津仁和紡織細紗在線系統”。可實現異常自動告警,機臺運行、停機、故障、檢修全程狀態跟蹤。今年以來,夏津縣搶抓發展機遇,致力于數字化賦能,加快推動棉紡織產業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發展,以產業轉型升級帶動先進制造業強縣建設。著力引導企業加大科技創新、技術改造、智慧賦能、人才培養等工作力度,全縣棉紡織行業每年技改投入都在35億元以上。
當地積極地為院企合作牽線搭橋,引入東華大學覃小紅、江南大學付少海、西南大學張同華、青島大學夏延至和韓光亭等專家團隊,建成了國內先進的紡織產品研發檢測中心,開發新產品100余種,申請國家專利30多項。2023年10月,鑫瑞娜家紡發表了國內無網棉胎產品首個標準,填補了國內外相關技術標準的空白。以工業互聯網為支撐,集成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信息鏈、資金鏈,加快產業數字化轉型。
夏津縣還著力打造了“一園區、一平臺,兩基地”,構建紡織產業綠色化、低碳化循環發展模式。由行業協會、大專院校、省、市、縣五方共建現代紡織產業園,采用“鏈主企業+衛星企業”模式,實施“數字+人才”工程,打造綠色化、數字化、現代化的新型紡織服裝園區。以鴻泰鼎萊賽爾為龍頭,打造綠色紡織新材料產業基地,引進以萊賽爾為原料的無紡布企業、功能性紗線企業,以及織布、服裝、家紡等產業鏈下游企業,形成萊賽爾紡織產業鏈。以仁和紡織為引領,打造功能性、差別化新型紗線制造基地,建設技術水平高、創新能力強、數字化程度好的標準化智能工廠,提升核心競爭力。
目前,夏津縣紡織企業發展到166家,紡紗規模達到260萬紗錠,占全省的十分之一,夏津新型紡織產業集群入選山東省級特色產業集群。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