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保過罰相當 優化營商環境——司法部有關負責人解讀《關于取消和調整一批罰款事項的決定》
光明日報記者 靳昊
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取消和調整一批罰款事項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取消和調整33個罰款事項,其中,取消16個罰款事項,調整17個罰款事項。
司法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決定》是法治政府建設的一項重大舉措,有利于解決實踐中的一些突出問題,降低經營成本,確保過罰相當,有利于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完善監管方法,規范監管程序,提升監管效能,有利于惠企利民,提升企業和群眾的獲得感,優化營商環境,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司法部有關負責人介紹,《決定》主要有三方面內容。一是取消和調整罰款事項。二是對取消和調整罰款事項后的立法工作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三是對替代監管措施提出了原則要求。
《決定》取消16個罰款事項主要基于以下考慮:違反法定權限的,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可采取其他方式進行規范管理的。但取消罰款事項,并不意味著不管了,針對這些事項,要求有關部門要從以下三方面嚴格落實監管責任。
一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變更監管方式或者主體,通過信息化手段進行監管。如,對粘貼偽造的進網許可標志行為的罰款,將進網許可標志由原來紙質標簽改為電子標簽,并進行網上監管。
二是通過“雙隨機、一公開”等方式進行事中事后監管,發現經營主體存在不符合規定的行為,督促其及時改正,完善管理制度,合法合規經營。如,國務院取消了工程造價咨詢企業資質認定,所以取消相應罰款事項,為此,對未取得資質從事工程造價咨詢活動等行為,通過“雙隨機、一公開”等方式進行監管。
三是對其他法律法規有規定的,按照有關規定進行監管,根據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和社會危害程度,依法適用警告、通報批評、暫扣許可證件等不同種類的行政處罰,確保過罰相當。如,取消罰款后,對違反木材運輸證管理規定的行為,通過要求經營加工企業建立臺賬等方式進行監管。
《決定》調整的17個罰款事項,主要是通過下調罰款數額、將直接處以罰款調整為逾期不改正再罰款等方式。在調整時,落實三個“嚴格”:嚴格依據上位法,調整罰款數額;嚴格區分違法行為的情形,修改罰款數額的計算方式,確保過罰相當;嚴格落實讓執法既有力度又有溫度的要求,將直接處以罰款調整為逾期不改正的再罰款。
目前,司法部正在研究起草規范監督罰款設定和實施的政策文件,加強頂層設計,不斷規范監督罰款的設定和實施。司法部有關負責人表示,行政機關要堅持執法為民,罰款不是目的只是手段,要通過罰款等處罰預防、糾正和懲戒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保護企業和群眾的合法權益,不得違法實施罰款,更不得為了罰款而罰款。研究制定規范監督罰款設定和實施的政策文件,就是為了進一步規范監督罰款的設定和實施,解決企業和群眾反映強烈的亂罰款、“以罰增收”“以罰代管”“逐利執法”等問題,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法治保障,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光明日報》(2023年11月03日 03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