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
【專家視點】
作者:張春龍江蘇省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所所長、研究員,江蘇區域現代化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綠色是大自然的底色,代表著生機和活力;綠色是美好生活的基色,代表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綠色發展,要求我們必須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
綠色發展是一種順應自然的可持續發展。中華民族幾千年來之所以能夠生生不息、繁衍發展,與中國傳統文化中“道法自然”的理念分不開。綠色發展理念的樹立,是對近現代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深化的結果。幾十年的工業化、城鎮化,特別是制造業的飛速進步,推動了我國經濟的蓬勃發展,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但時至今日,經濟發展開始面臨資源的制約,對環境及人們的生活造成了影響,綠色發展已經成為必然的選擇。
綠色發展是以最小生態環境代價換取最大經濟效益的發展。藍天白云、綠水青山是長遠發展的最大本錢,生態優勢可以變成現實的經濟優勢、發展優勢。運用好綠水青山,才能夠帶來源源不斷的“金山銀山”。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轉變發展方式,既能滿足經濟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需要,也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需求。
綠色發展從理念到行動,并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實現的,需要我們有堅強的毅力和持續的耐力。要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目標,把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統一起來,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優先之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協同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走出一條經濟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綠色發展不僅是一種理念,而且是一種發展方式,涉及生產生活方式以及思維和價值觀念的全方位、系統性變革,因此絕不是一朝一夕、一招一式就能產生效果的。這需要我們保持持久的耐心,長遠地、系統地、整體地布局,付出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努力才能實現根本性的轉變。
我們走的綠色發展之路,絕不是西方某些國家的“先污染后治理”之路。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走綠色發展之路,因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重要體現。堅定不移地走綠色發展之路,是我們建設美好家園的愿望,展現我們堅持高質量發展的決心,也表現出了中國低碳減排的大國擔當。我們有信心,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我們有信心,一代接著一代干,馳而不息,久久為功,努力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格局。
《光明日報》(2023年10月31日 05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