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收季》:天府稻香時
央廣網北京9月8日消息(記者沈靜文 李慧娟)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今天是白露節氣,全國各地秋糧陸續進入收獲期。占全年糧食產量3/4的秋糧,是我國全年糧食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糧食主產省四川,8月底開始,2800萬畝水稻正式進入大范圍收割季節。特別策劃《豐收季》今天請聽:《天府稻香時》。
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萬春鎮高山村天府糧倉科技攻堅示范區里,收割機穿梭在田間。李飛家的22畝水稻和鄰居家的地連成一大片。
李飛:年輕人都是科學化現代化的種田,老一輩種田他們是手栽、手割,現在不一樣了,機械化了。
年過不惑的李飛,將自己和妻子呂琴歸在“年輕人”一列。早上6時,李飛騎著三輪車匆匆趕到地里,臨近中午,看著稻田,他的表情逐漸舒緩下來。遠處的地里是一捆捆扎好的稻稈,今日稈、今日扎,稻田容不下拖延癥。
有日頭烘烤,大部分稻子收完直接被運糧車拉去糧站。最先收下的大約2000斤是留給自家的,被拉到村西的晾曬場地。
呂琴:家人、朋友啊,大家都嘗一嘗。開心!新米,自己種的米真的要好吃一些。
稻谷要鋪平、鋪勻,回頭看了好幾次,李飛和呂琴坐上三輪車,還往地里去。田埂上,換了一些農人,還多了農技專家。
記者:有專家在咱們這一塊嗎?
李飛:嗯,多學多問。
呂琴:剛開始打農藥、除蟲是人工去打。當時我們回來的時候田也不多,很多事情都是我們自己在做。后面就好了,我們現在主要用的是無人機,現在就是無人機打藥。
對李飛和呂琴,這是尋常又不尋常的一年。還是這片地,沒有驚人的產量,但足夠全家衣食、養育兒女;村頭村尾還是這些人,說著話、搭把手,好年景就這樣來了。
呂琴:我也想擴大,可能先再多承包個一二十畝都可以。
李飛:干到200畝。
這里是成都平原,天府之國。在祖國西南的糧食主產區,驕陽照亮一張張最普通的笑臉,汗水落進沃土,一聲、一聲,這是又一季的豐收,來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