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創新天地寬
【記者手記】
光明日報記者 陳元秋 耿建擴
數字經濟代表著新的生產力和新的發展方向,已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新動力。近年來,數字經濟受到許多地區青睞,但河北省的傳統產業在全省經濟總量中仍占據很大比重。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推動發展轉型?河北把發展數字經濟作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創新驅動發展、加快培育新動能的主攻方向,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加快數字河北建設步伐。
在雄安新區,我們看到數字城市建設正讓這座“未來之城”變得越來越“聰明”;在廊坊和張家口,我們看到當地不斷發展大數據、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企業在新賽道上“乘風破浪”;在石家莊和保定,我們看到傳統產業在注入“數字化”的新鮮血液后,也能煥發新光彩。
在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的“雙輪驅動”下,河北正在加速駛向數字經濟新藍海。發展數字經濟,不僅其自身就是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也能夠賦能千行百業,帶動各個領域的數字化轉型升級。
在過去的采訪中,我們發現不少企業還存在不敢轉、不能轉、不會轉的問題。不敢轉是因為部分企業存在顧慮,不能轉是因為支撐能力不足,不會轉是因為缺乏轉型的思維和理念。對于企業而言,數字經濟時代的深入發展將是分水嶺,由此開啟的數字化轉型,將越來越成為企業發展中的頭等大事,因此企業洗牌也將不可避免。
而在近期的采訪中,我們既能感受到燕趙大地上蓬勃奔涌的數字經濟動能,更能感受到燕趙兒女持續創新、推動轉變的信心和決心。從政府到企業,創新才能發展的觀念在河北已經深入人心。政府部門為新政策的出臺深入調研,企業員工為新技術的研發夜以繼日……大家紛紛表示,數字經濟浪潮撲面而來,任何行業、企業及個人都無法置身事外。誰無法適應環境的變化,誰就有可能被甩下時代的列車。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激活科技創新動力源,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需要持續抓住創新這個“關鍵變量”,拿出“闖”和“創”的精神,以創新之勢塑造河北全面發展新優勢。
《光明日報》(2023年07月12日 05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