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政策創新增強新就業群體使命感
【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
光明日報記者 蘇 雁 光明日報通訊員 姬尊雨
12月23日,在江蘇省蘇州市虎丘區蘇州科技城(東渚街道)致遠大廈附近,接單間隙的外賣員孫雨把電瓶車停到了外賣快遞車輛專屬的“悅享車位”中。三步并作兩步,他邁進了設置在建設銀行網點的新業態群體“悅‘新’驛站”。“手機和電瓶車就是我們的生產工具,等單時我就來驛站充充電,歇個腳。天冷了,還能喝口熱水。”話音剛落,孫雨熟練地從站點配備好的多種手機充電線中找到一條Type-C線,“嗡”的一聲,手機開始充電。
今年以來,蘇州科技城聚焦新業態新就業群體特點,以“黨建+公益”為抓手,凝聚機關、社區、商戶等力量,在轄區內陸續設立了以東渚為民服務中心為核心,遍布太湖光子科技園、豐茂里商業廣場等新就業群體高密度場所的8個“悅‘新’驛站”示范點,以及基于各個社區的多個服務站,構建起新就業群體“15分鐘暖心服務圈”。
蘇州科技城活躍著500余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他們如同細胞一般保障著這座城市的有序運行。記者在東渚為民服務中心的“悅‘新’驛站”看到,飲水機、方便食品、應急小藥箱、雨具等各類物資設施一應俱全。在為小哥們準備的“海棠書架”上不僅擺放著“最美小哥”“先鋒騎手”水晶獎杯,還有與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相關的書籍。
在享受便利服務的同時,外賣快遞小哥也被賦予了“新使命”。“在路口發現有門牌被風吹歪,存在安全隱患,請盡快來處理。”這天,某外賣平臺東渚站點的外賣配送員舒龍在東渚新苑送外賣的路上發現小區門牌被吹落,他隨即點開“東渚發布”微信公眾號的“民意連心橋”功能,不一會兒就完成了“文明隨手拍”的路障上報。
舒龍還有一重身份——“悅‘新’驛站”站長。“作為外賣員,在基層治理中,我們有流動性強、聯系面廣、影響范圍大的優勢。”他告訴記者,未來,他將繼續引導站點的新就業群體擔當好方針政策宣傳員、社情民意信息員、安全隱患排查員、環境衛生巡邏員,促進新業態新就業群體融入基層治理。
對新就業群體來說,參與社區志愿服務還有另一個好處——能“積分”。“參加普法宣傳、文明城市宣傳積3分,參與小區環境衛生整治等志愿服務積5分,參與應急救援等志愿服務最高積20分……”外賣員唐旭掰著手指頭給記者算起了積分。
“積分有啥用?”記者追問。
“30分能申請購買個人保險,50分能在東渚衛生院安排一次定期檢查,要是能攢到150分,去科技城醫院做一次全身體檢也免費!”唐旭說。
今年11月,在蘇州市流動人口積分管理辦法基礎上,蘇州科技城創新推出了積分“五入”管理辦法,以社會志愿服務換取積分,達到一定分值可以申請兌換“入醫”“入學”“入崗”“入托”“入網”等服務。
新業態新就業群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也越來越強。今年9月,隨著《蘇州科技城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指引》和“攜‘新’同行”守護16條的發布,越來越多的愛心商戶參與到關愛“兩新”群體的工作中。“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加強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就業群體黨的建設。”曹裕銀說,如今蘇州科技城的新就業群體不僅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而且積極主動融入城市治理,為基層治理工作建言獻策,成為城市美好生活的創造者、守護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