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多地連發“毒狗”事件,法律底線不可越
作者:晁水
近日,四川成都多地出現“毒狗”事件的消息引發熱議。據網友反映,成都多地發現了“夾帶刀片的火腿腸”“泡過藥水的狗糧”“夾帶藥物異煙肼的肉類”等可疑物。記者發現,在微信、貼吧還存在著一種“恨狗群”,群內長期討論如何毒狗。就“毒狗”事件,警方回應,已關注到網絡消息,并已接到部分警情,調查工作正在進行中,同時正對部分區域相關不明投放物品展開檢驗工作。
城市里,飼養大型犬,狗主人不拴狗繩、不清理糞便的現象廣泛存在,因不文明養犬行為而產生的糾紛常見。這些行為長時間得不到糾正,日積月累,不滿就會成為更大矛盾的導火索。
治理不文明養犬頑疾,嚴格的制度設計、強有力的執法監管、相關寵物服務的健全等系統性管理才是關鍵,社區也可以同時輔助進行宣傳、督促,可無論如何,法律紅線不可越,暗黑的“恨狗群”及以惡制惡的“毒狗”事件不該出現。這些行為涉嫌違法,也絕非處理問題的途徑。
“毒狗”的傷害行為其實是無差別的,夾了刀片、藥物的食物就放在那,可能被其他動物食用,可能劃傷環衛工人的手,還可能被幼兒撿拾,后果可怕。 “相關不明投放物品”的屬性若屬于毒害品范疇,按刑法規定,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屬危害公共安全罪,對“毒狗”事件的行為人理應依法追究責任。而可疑物短時間內在城市多處發現,案件的關聯性也需格外關注。
另外,搜索引擎里,輸入異煙肼三個字,“幾粒能殺狗”“毒狗教程”等后綴自動出現,電商平臺里,異煙肼等處方藥還在明晃晃標注“驅狗”字樣正常銷售,月銷量達百件以上。人們的心里自有善惡的標尺和行為的界限,但提供信息服務,鏈接人與信息、人與商品的平臺,有義務為人們提供更好、更清朗的網絡環境。在這個意義上,相關平臺需要及時介入、有效作為。
在各地養犬管理條例出臺多年,《民法典》對飼養動物損害責任做出明確規定的當下,一座城市的養犬矛盾居然仍如此尖銳,這說明,寵物飼養的系統性管理,很多城市還是沒真正做到位。免疫、登記、飼養、收容、經營,制度設計城市既然已經有了,那執行、監管,哪一塊落下了,就需要及時跟上。例如對城市里違規飼養禁養犬型的,相關部門可加大排查力度,依法依規對狗主人從嚴處罰,類似的處理就會形成警示效應。對不拴狗繩、不處理糞便等常見的不文明養犬行為,整治力度和頻次都要加強,不能總是糾紛發生了就去協調,平時卻忽略了對市民文明養犬意識的督促和培養。
前不久,社交媒體上國外寵物專屬車廂的照片讓很多人直呼羨慕,在評論里紛紛表示“真有愛”“好和諧”,構建動物友好型社會,永遠要把文明飼養寵物這一項擺在前面。想要自家寵物在公共空間里被人們更寬容友好地接受,飼養人要先行,把養寵規范刻在心里。一根牽引繩、一個塑料袋、一次彎腰,這三件并不難做到的事,就可以維護好社區環境,大大減少鄰里之間發生沖突矛盾的概率,寵物也會在友善的環境里更有安全感。(晁水)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