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縣城產業莫貪大求全 要增強支撐能力
原標題:發展縣城產業莫貪大求全
日前印發的《關于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指出,要增強縣城產業支撐能力,重點發展比較優勢明顯、帶動農業農村能力強、就業容量大的產業。這些重要表述,對加快我國縣城產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
郡縣治,天下安。縣城是我國城鎮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縣城及縣級市城區人口占全國城鎮常住人口的近三成,其人均市政公用設施固定資產投資和人均消費支出占比較高。縣城之間差別很大,少數縣的經濟體量“富可敵市”,而不少縣卻是依靠財政轉移支付度日。
這種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與許多縣城產業不旺、機會不多密切相關,影響了人們選擇留在縣城和縣域的概率。對于中西部不少農村地區而言,進城和務工的首選并非近在眼前的縣城,而是山遙水遠的大城市。相較于一般意義上的城市,縣城在投資、消費等方面還存在明顯差距。不過,這也意味著縣城建設是今后擴大內需的重要引擎,同時也是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重要領域?!兑庖姟窂娬{要提升產業平臺功能,并對制造業產業轉型升級、發展農產品加工業集群、培育文化旅游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可謂導向鮮明。
發展縣城產業,應立足實際,防止貪大求全、邯鄲學步,從而真正走上高質量發展的路子。
一是避免盲目求新、缺乏特色。一些地方在產業培育和招商引資過程中,喜歡“趕時髦”,卻常常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失去自身的競爭優勢。每個地方的資源稟賦不同,只有立足自身、明確方向,才可能打造過硬的產業。比如,有的地區適合種植山地蘋果,管護得好的果園每畝每年可產生上萬元收益,成為百姓增收致富的“搖錢樹”。對這些地方而言,要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做好原有產業提升,并在技術集成、倉儲物流、農產品營銷等農業生產性服務業方面補齊短板。
二是避免盲目求快、包攬包辦。一些縣城“空心化”嚴重,原有基礎比較薄弱,有的地方甚至曾經被調侃為“輕工業是編背篼,重工業是打鋤頭”。若急于求成,在不了解產業發展規律和市場經營理念的情況下盲目建設,往往適得其反,不僅消耗資源難以引來金鳳凰,還可能留下一堆債務。要樹立產業鏈條思維,用好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搞好基礎設施和發展服務,做到穩扎穩打、穩中有進。
三是避免盲目求大、加劇“城市病”。目前一些縣城存在擁堵方面的問題,環境不佳,“城市病”現象有所凸顯。應下足繡花功夫,促進內涵式增長,提升質量,而非單純依靠數量。要優化布局、完善配套,注意產城融合、產城一體,建成各具特色、富有活力、宜居宜業的現代化縣城,更好滿足農民到縣城就業安家、生產生活的需求。(楊開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