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太湖彌陀鎮:“太商”返鄉創業 讓村民在家門口有錢賺
機器鳴響不停,100余名工人正在各自崗位上有序作業,裁剪、縫制、整燙,一道道工序環環相扣……不時還有技術人員對他們進行面對面指導幫助,車間里一派繁忙景象。
“我們加工車間正在趕制服裝訂單,現在在這里務工平均一個月能領到3000元左右工資,平時還能照顧年邁的老人和上學的孩子。”安慶泓錦鞋服有限公司負責人王茂盛說。
這是彌陀鎮“太商”返鄉創業,開辦在家門口企業一個縮影,不僅有效拓寬了周邊村民的增收致富渠道,讓農村婦女變成了服裝加工車間里的“上班族”,而且實現了在家門口掙錢顧家兩不誤。
近年來,彌陀鎮扎實推進“太商”返鄉創業,不斷激發在外“太商”返鄉創業熱情,逐步形成“歸雁經濟”,努力形成高質量發展良好局面。
鄉情回引“鴻雁”歸家
內搭平臺、外聯老鄉。彌陀鎮積極整合各方面力量,充分運用“線上+線下”的方式,建立“太商”返鄉創業庫,逐個對接摸排出有返鄉創業意向的老鄉,與他們進行更深入的交流。
廣泛宣傳縣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相關政策,引導在外人才當好彌陀形象的“代言人”,不斷提升彌陀對外影響力和美譽度,推動人才回鄉、資金回流、項目回鄉,讓有志在家鄉發展的人才,不僅僅“心動”,更有“行動”。
據統計,2023年赴浙江臨安、永康,上海、合肥、宣城等地10余次,拜訪企業30余家,邀請“太商”返鄉考察10余次,新獲取線索項目信息10余條,完成太商返鄉創業項目7個。
保障回引“鴻雁”建家
彌陀鎮對重點企業安排領導班子成員進行聯系包保,明確聯系包保人責任明細牌上墻。強化黨建引領作用,安排各村(居)黨建指導員圍繞企業經營運行情況、職工隊伍情況、黨員隊伍情況,對非公企業進行摸排,指導創新活動載體、聚焦企業服務、組織建設等方式,為非公企業發展注入“紅色動力”。
筑好巢,騰好地,才能引得鳳還巢。全力推進“騰籠換鳥”,全面摸清存量閑置資產家底,制定存量資產盤活方案,積極盤活閑置資源資產。據統計,全年高效盤活閑置用地5處,處置閑置國有建設用地34.9畝,處置閑置集體建設用地62畝,讓閑置變利用、資源變資產,吸引人才聚集,著力實現產業新路徑。
服務回引“鴻雁”興家
彌陀鎮深入開展“四送一服”和集中走訪企業行動,對擬返鄉創業“太商”實行保姆式服務,針對注冊營業執照、發改委備案、企業開工投產所需用水用電手續辦理、企業入統入規等全程跟蹤服務。
建立企業走訪臺賬,制定解決企業問題清單,建立企業問題臺賬,系統梳理和化解影響項目建設的難點、堵點、痛點問題,持續打造“太好辦”營商環境服務品牌。2023年共開展企業走訪工作40余次,提交企業反饋問題20余件,企業反饋問題均在規定時間內得到妥善解決。
彌陀鎮通過打造“干部多跑路,企業少操心”的工作模式,著力服務保障了安商、護商、親商的營商環境,讓更多“太商”返鄉創業人才在彌陀生存的好、發展得好。(宋亞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