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寧國市推動“三融”激發文明實踐活力
近年來,寧國市著眼打造文明實踐特色體系,精準對接群眾需求,持續推進文明實踐“三融”,以“文明實踐+”模式把新時代文明實踐融入各領域,打通了宣傳群眾、引導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新時代文明“新風”日益強勁。
推動工作“融合”,讓文明實踐“實起來”。在文明實踐工作中主動加強與相關聯工作的融合和銜接,由“各自為戰”轉為“合成作戰”,每年組織各種類型的活動,既做實了文明實踐,也拓展了文化文藝活動內涵。結合文化文藝匯演,組織開展了廣場文化文藝匯演暨藝術化宣講“七進”活動,豐富了活動內涵,實現“一舉多得”;開展了“書畫寧國文明有禮”書畫寧國活動,積極打造“書香社會”;在市直單位中篩選、聘請了18位有格局有經驗的市民組建城市觀察團,定期開展“走讀寧國”文明實踐活動,按照“春看謀劃、夏看熱潮、秋看攻堅、冬看蝶變”的要求,從市民角度看變化,從專家角度給建議。通過與相關精神文明建設活動的融合,形成了特色紛呈的文明實踐生動局面,唱響了志愿服務、文明實踐“協奏曲”。
推動資源“融通”,讓文明實踐“動起來”。高度重視基層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工作,讓基層“細胞”(所、站)能動起來、強起來。針對縣域基層所站文明實踐資源不足、人力不足、受眾偏少的現狀,通過培訓指導、資源共享、資金扶持等方式,努力讓文明實踐“動起來”。市級文明實踐中心委托該市家庭教育協會統一定制了“傳承家風共創文明”家風家教系列講座,送至全市各街道、社區(村)文明實踐所站。通過舉辦藝術化宣講比賽、皖南小戲比賽,建立了藝術化宣講節目庫,并送節目到各所站和文明實踐點,其中,為提高藝術化宣講進校園的成效,新創作兩個戲曲小品,提高進校園活動的針對性和生命力。
推動活動“融入”,讓文明實踐“活起來”。注重統籌“文明實踐+社會治理+黨群服務”,將文明實踐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中,聚焦群眾所思所想所盼的具體事。除開展好市級活動外,各鄉鎮(街道)每年均舉辦鄰里節系列活動、志愿服務項目大賽、藝術化宣講、中華詩文誦讀等活動,并納入年度目標考核,實現城鄉文明融合推進,做到了活動的“常態化”。打造了“怡養家園”“鳳凰社區”等全國性志愿服務品牌和“寧陽之聲”“鄰里節”等文明實踐活動品牌,其中,“微愛急尋”“雨后彩虹”等志愿服務項目入選宣城市志愿服務優秀典型,做到了活動的“品牌化”。精心采編了《綠道順民心》《菜場大變“靚”》《巷道有驚喜》《表箱穿新衣》等13個微視頻,加大微信、視頻號等新媒體的傳播,并制作“愛糧節糧”“文明讓生活更美好”等文明風尚宣傳視頻3部在各類場所投放,實現了活動更“走心”。 (汪瑞華 許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