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防火降噪還節能 西城區大氣精細化治理再出“新招”
人民網北京11月14日電 (鮑聰穎 安格)近日,北京三統碑綜合大廈項目施工工地上空出現巨型銀色“熱氣球”,這是北京首例在施工工地安裝總覆蓋面積達4240平方米的大跨度、智能化、創新性“基坑氣膜”,成為了探索工地揚塵、噪音治理的新舉措。
北京三統碑綜合大廈項目位于西城區廣安門外馬連道北路2號,建筑面積23808平方米,目前處于土方施工階段。對于為何想到在工地里建“基坑氣膜”,廣外街道辦事處相關負責人指出,該項目用地東側與北側緊鄰麗水蓮花居住小區,南側隔著道路與錦江之星酒店為鄰,一旦施工進行,肯定會出現工程噪聲、揚塵等擾民問題。為了最大限度地為人民群眾創造干凈、安靜的宜居環境。在項目施工入場前,西城區住建委、西城區生態環境局等相關部門多次聯合廣外街道深入企業內部,采取“實地走訪+座談交流+現場宣講”等方式,傾聽并解答企業在施工揚塵、噪聲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問題,并面對面宣講生態環境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提出可行性、合理化建議,助力企業綠色施工。最終,在多方的集思廣益下,該工程基坑土方施工階段,大跨度、智能化、創新性的“基坑氣膜”技術統應運而生。
西城區住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基坑氣膜”建筑是一項值得推廣的兼具防塵性、降噪性、節能性、防火性、智能性的綠色施工新工藝。防塵降噪氣模技術原理是通過氣膜內外壓力差形成新的建筑形式,得到完全凈空的建筑空間。除了得到更大的建筑空間之外,同時也隔絕了噪音、降低了粉塵外溢。“這也是我們推動‘人防+技防’同步發力,科技手段與日常監管同頻共振,大力推進施工揚塵管控標桿工地建設,全面推動綠色施工西城標準落地見效的一個典型案例,切實形成了揚塵治理長效機制。”該負責人說。
同時,為做好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廣外街道也多措發力,持續加大對施工現場揚塵管控。通過“小微工地每天查、一般工地普遍查、重點工地專人查”,確保工地揚塵管控全覆蓋;同時結合工地施工特點,進行針對性業務指導,協調三統碑引入“基坑氣膜”技術,打造核心區綠色施工“樣本”,使周邊小區關于施工噪聲和揚塵擾民的訴求量大幅降低。
此外,記者了解到,西城區生態環境局自主建設全區高密度監測網絡,開展道路塵負荷、降塵量等監測,強化監測數據應用,充分利用熱點網格、在線監控等大數據科技手段,對全區重點污染源點位實施全區域、全時段非現場巡查,精準執法,聯合執法,提供科技支撐。為大氣污染防治攻堅增添“新動力”。
比如在北京三統碑綜合大廈項目施工工地現場,還可見外觀干凈電動化渣土車,這種車型屬于清潔能源車,不僅零排放、降低運行噪聲對環境的影響,還因為不限號節省了施工工期,該工地目前投入電動化的渣土車5-6輛,運輸土方量占30%。據了解,今年,西城區生態環境環境局以推動氮氧化物深度減排為核心,將推動渣土車電動化為突破口,會同區住房城市建設、城市管理等部門,積極對接市生態環境局、市交通研究院,開展渣土車電動化工作機制調研分析,謀劃電動化減排路徑。
據悉,今年以來,西城區全區上下聚焦大氣污染防治重點領域,錨定年度目標,積極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各項措施落實落細。以“1+3+1”重點治理措施為主線,不斷提升揚塵精細化治理水平(其中,“1個行動”即揚塵治理百日專項行動,“3個部門方案”即區住建委的施工揚塵專項治理方案、區城管委的道路遺撒專項治理方案、區城管執法局的‘凈土’專項執法工作方案,“1個措施”即小區裸地揚塵管控措施)。前三季度,西城區降塵量為3.9噸/平方公里 月,動態達到全年目標要求。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