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區發布支持標準創新發展新措施 最高支持400萬元
人民網北京11月9日電 (記者董兆瑞)11月8日,海淀區第二屆標準創新論壇舉辦。論壇上,海淀區正式發布了《關于支持中關村科學城標準創新發展的措施》,從高水平技術標準研制等四個方面完善了海淀區標準創新政策體系,這也成為北京首個區級層面全方位支持政策。
記者了解到,早在2019年海淀區就發布了全市首個區級層面系統性標準化支持政策,政策發布實施以來,海淀區主導研制的標準總量同比增加了59%。為適應標準化發展新要求和海淀區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求,今年10月,海淀區政府印發《關于支持中關村科學城標準創新發展的措施》(海行規〔2023〕5號),從高水平技術標準研制、標準化試點和支撐平臺建設、標準國際化水平提升、標準化人才隊伍建設四個方面,系統完善了海淀區標準創新政策體系。
“新措施將進一步釋放中關村巨大發展能量,為首都高質量發展貢獻海淀智慧。”海淀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聶俊杰解釋說,此次修訂立足海淀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的戰略定位,以全球化視野謀劃標準化對外開放新模式。政策從支持傳統的國際標準化活動,向培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標準組織過渡,支持國際性專業標準組織的“引進來”和“走出去”,著力打造海淀區標準化高水平對外開放先行區。
據介紹,2023版標準創新政策共九條,其中在支持在關鍵技術領域開展標準研制方面,主要支持海淀區重點產業、科技前沿和未來產業領域的國際標準和國家標準,分別給予最高100萬元、50萬元支持。在支持建設重大標準化技術支撐平臺方面,鼓勵企業承接國家級質量標準實驗室、國家標準驗證點、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等重要標準化技術支撐平臺建設,建設完成后給予最高200萬元支持。在“走出去”方面,鼓勵領軍企業聚焦科技前沿和未來產業領域,培育建設國際性專業標準組織,對于批準籌建單位,給予最高400萬元支持等。
記者獲悉,2022年,海淀區主導創制各類標準2816項,居全市首位。其中,國際標準62項,占全市的39%、占全國的25%;國家標準648項,占全市的50%、占全國的29%;行業標準373項,占全市的45%、占全國的28%。2020年至2023年北京市實施首都標準化戰略補助中,海淀區連續4年獲補數量穩居全市第一。2020年以來,海淀區承建各類國家級標準化試點項目12項,建成試點項目8項,在建試點項目4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