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瑯琊區:提“顏”增“質”鄉村美 有“里”有“面”更宜居
人民網滁州10月25日電(記者周坤)深秋午后,走進滁州市瑯琊區西澗渡村,道路上沒有雜亂的落葉,處處干凈整潔。活動廣場上,阿姨們閑聊家常,孩子們恣意奔跑,水聲潺潺,鳥鳴啾啾,合奏出一首熱鬧的田園牧歌。
“村里的環境發生了很大改觀,到處都是花草樹木,閑的時候來轉轉,心情好得很。”村民張友蘭說,“現在,村里的垃圾集中收集了,活動場所多了,村子也越來越美了”。
今年6月,西澗渡村開始人居環境提升,道路硬化、池塘清淤、污水管網布置、停車場及文化廣場建設……一個個項目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村莊的面貌也一天一個樣。
經過人居環境提升后,西澗渡村亮點紛呈。趙辰攝
現在,主動維護好村里公共環境成了村民達成的一項默契共識。“現在村里每天都有保潔員在打掃,群眾也能主動把垃圾集中到垃圾桶里,大家都有了主動維持環境整潔的意識了。”瑯琊區西澗渡村黨總支書記劉愛玲說。
垃圾入桶,車輛歸位,家禽歸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西澗渡村的環境越來越美。“現在,沒事的時候,我特別喜歡在池塘邊、步道上隨便轉轉,幸福感滿滿。”村民張玉才說。
西澗渡村的人居環境改變,是瑯琊區農村環境變化的一個縮影。瑯琊區大力推動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鄉村“顏值”不斷改善,“內涵”不斷提升,群眾生活品質持續提高,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生產美、生活美的新路子。
鄉村環境的持續改善,美了村莊,也富了村民。
鄧壩村經過人居環境整治后的庭院。人民網記者 周坤攝
在瑯琊區三官街道鄧壩村,鄉村振興駐村工作隊隊員武鵬和村民們正在改造庭院。他們租賃農民閑置農房,進行美化改造,增添農事體驗、研學教育項目,讓村民在家門口吃上了“旅游飯”。
一間小小的庭院,激活了沉寂的鄉村。“人居環境整治,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實惠。自從規劃打造后,村內街面干凈,每年都會吸引很多游客前來游玩,也帶動了我們村農家樂的發展,收入增加了。”鄧壩村村民馮翰說。
如今,昔日不起眼的農家小院,成了致富的“聚寶盆”,巧寫鄉村振興大文章。一個個有“里”有“面”、清潔宜居的美麗村莊,勾勒出瑯琊區鄉村振興的和美畫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