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經貿合作蓬勃發展
2023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十年來,紹興市與共建國家的經貿合作蓬勃發展,進出口總值從2013年的1133.5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2198.8億元,其中出口從2013年的943.7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2095.0億元,總額實現翻番有余。
紹興海關有關負責人表示,十年來,紹興市搶抓發展機遇,擴大與共建國家的經貿合作,市場主體數量持續增加,由2013年的7186家增加至2022年的9910家,增長近四成。2023年前8個月,紹興市對共建國家的進出口總值為1816.1億元,同比增長27.0%,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勢頭。其中,出口1681.7億元,增長23.1%;進口134.4億元,增長111.2%。統計還表明,2023年前8個月,紹興與共建國家的外貿進出口,已占紹興進出口總值的六成以上,較2013年提升9.0個百分點。
浙江某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是紹興柯橋最大的紡織面料出口企業,年出口超15億元。十年來,該公司搶抓共建國家紡織服裝產業高速增長的契機,一方面做好針對共建國家細分市場的產品研發工作,另一方面通過參加境內外展銷會,積極拓展共建國家的客戶。“以往都是公路、鐵路、海路輪番上,一趟要轉好幾轉,還得排隊。如今有了中歐班列‘柯橋號’,自家門口就能直接報關,發貨速度快了,成本更低了。”公司董事長傅光懌說。
傅光懌口中的中歐班列“柯橋號”,自2022年11月首發后,在柯橋區錢清街道柯橋鐵路口岸,定期有出口貨物搭乘“柯橋號”發運,駛向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柯橋號”為紹興企業開辟了一條通往歐亞大陸的陸路“直通車”。貨物出口運輸方式的變遷,讓柯橋紡織企業大大受益。
除了傳統的紡織服裝,出口產品更加多樣。近日,紹興一家生活電器有限公司一批價值約47萬元的廚房小家電,出口至新加坡。作為國內廚具家電的龍頭企業,該公司的電磁爐、空氣炸鍋、攪拌機等產品,受到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消費者的青睞。“今年以來,公司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出口額增長了50%左右,我們有信心將產品推向更廣闊的‘一帶一路’市場。”公司單證主管譚清華說。
紹興海關有關負責人表示,為助力轄區企業進一步開拓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市場,接下來將在原產地簽證、通關便利化等諸多方面給予企業政策指導和操作指引,助力企業用好RCEP、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協定,實現優惠貿易協定項下稅收紅利和通關便利化措施應享盡享,助推紹興與共建國家經貿合作質量和水平提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