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慈溪“娘子軍”建起10個共富工坊
金秋十月,寧波慈溪10萬余畝晚稻進入收割季。10月17日下午,慈溪市橫河鎮“金色稻田”巾幗共富工坊的稻農們趁著晴好天氣,加緊收割水稻。“我們工坊的水稻烘干機、大米加工機開足馬力,每天加工、包裝的糧食超過10噸。”看著秋糧歸倉,該工坊負責人彭啟啟喜上眉梢。
“金色稻田”巾幗共富工坊成立于2022年,現有20多名成員。“這個工坊是由市婦聯等單位牽線組建的。”彭啟啟介紹,通過資源整合、抱團合作,“金色稻田”巾幗共富工坊為周邊農戶提供水稻播種、收割、加工等農事服務,輻射農田2000多畝。
在慈溪,像“金色稻田”這樣的巾幗共富工坊有10個。2022年以來,該市婦聯積極探索巾幗助力共同富裕模式,整合優質資源,搭建產業平臺,加快培育巾幗共富工坊。“我們通過下沉式指導、專員聯系等方式,引導鄉村振興巾幗帶頭人組建共富工坊。同時,推出專題培訓活動,培育壯大特色產業。”慈溪市婦聯負責人說。
為了幫助農村婦女增收致富,逍林鎮在2023年建立“紫星”巾幗共富工坊,大力發展葡萄種植產業,“解鎖”農旅融合新模式。“今年以來,共富工坊舉行‘逍姐姐’直播助農等活動,讓大家的葡萄‘種得好’又‘賣得火’。”該鎮果農邵國珍告訴記者,經“紫星”巾幗共富工坊牽線搭橋,她們積極參與“五水共治”,優化農田水環境,聚力“共富共美共享”。
奏響城鄉“共富曲”,激發共富新動力。2022年以來,省級優秀來料加工經紀人陳孟藝在新浦鎮成立“海韻家工”巾幗共富工坊,通過加工絲瓜絡產品,為當地婦女打開創業新窗口。其間,她將工坊產業鏈延伸至衢州,帶動當地婦女就業80余人,人均年增收3.5萬元以上。
截至目前,慈溪已培育6個寧波市級巾幗共富工坊示范點,涉及來料加工、鄉村旅游等業態,帶動580余名婦女“家門口”就業。下一步,該市將因地制宜推出民宿工坊、庭院工坊、手作工坊等,推動巾幗共富工坊品牌化、產業化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