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人"變身"興農人" 大同云州區鄉村振興添動能
“大家再核對一下訂單,別漏裝了,沒問題的話就裝箱。”在大同市云州區唐家堡村經濟發展有限公司廠房里,負責人楊春明正和工人們一起打包、裝車干黃花,這些產品即將運往深圳、杭州、北京等地。
今年30歲的楊春明,曾經是一名武警戰士,2013年脫下軍裝的他回到家鄉創業。經過幾年的摸爬滾打,他成功打造了“雁門黃”黃花品牌,從新農人成功變身為遠近聞名的“興農人”。
在唐家堡村東,在6000多平方米的大型加工生產車間內,2臺全自動生產線,日加工鮮菜可達40噸,年產30萬瓶黃花醬等產品。在距唐家堡村不遠的坊城新村,建起了黃花扶貧產業園,擁有黃花醬、黃花醬腌菜、黃花餅、黃花代餐粉4條深加工生產線。楊春明說,“為了幫助困難村民在黃花淡季時增加收入,我打算上兩臺干玉米收割機,8月份就可以投入使用,兩個月下來就能收割800噸玉米,可供30人上崗工作,人均增收8000元。”
近兩年,在云州區,像楊春明這樣回鄉創業的“興農人”有一百多人。隨著 “興農人”的增加,云州區把高素質農民技能培訓作為助力新農人變身“興農人”的重要內容,堅持培訓持證一體、產業就業融合、增效增收同步,堅持培訓、服務、創業全過程融合,探索出一條“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幫著農民賺”的特色農民技能培訓之路,為加快鄉村振興注入強大活力。
據云州區人社部門工作人員介紹,該區在助力新農人變身“興農人”過程中,不斷拓寬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渠道、組織鄉鎮就業服務站開展返鄉人員摸排、加大與企業用工需求的輸出對接……他們緊緊抓住春節后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黃金期”,開展春風行動暨就業援助月等招聘活動,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兩年來,全區共培育高素質農民7200人,開展各類技能培訓班127期,包含家政服務、中式面點、縫紉技術等十多個技術種類。今年一季度,云州區農村勞動力轉移620人,其中轉出499人,轉入121人。
此外,云州區針對農村自主創業農民、返鄉創業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在推動落實創業擔保貸款政策過程中,規范和簡化創業擔保貸款借款人資格核實流程,進一步擴大政策效應,聯合銀行部門加大政策宣傳力度,使廣大創業群體充分享受政策紅利。目前,全區共核實符合條件的個人創業擔保貸款資格8人,發放貸款資金60余萬元。(馬靜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