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2869個城鄉社區有了“身份證”
“33022600280181032,這是社區獨有的‘身份證’!”在寧波寧海躍龍街道興海社區,社區黨總支書記王琛饒有興致地介紹著社區ID號,“倒數第一個數字是指社區規模,‘2’代表較大社區,分配給我們的社工是15人;前面的‘03’代表社區細分類型為商品房型城市社區……”ID中每個數字都有含義,這是寧波2022年以來創新城鄉社區管理機制的一個縮影。
治理不精細、權責不對等、組織不嚴密、力量不均衡、保障不充分等問題,一直困擾著城鄉社區管理人員。對此,寧波創新實施社區“五定”管理體制改革——基于社區人口規模、轄區面積、治理難度等因素,定類型編碼、定功能職責、定組織架構、定崗位員額、定保障機制。在此基礎上,寧波為全市2869個城鄉社區定制了“一社一碼”,統一納入所在街鎮基層治理四平臺管理。
在“五定”管理過程中,寧波不斷優化社區結構。以原興海社區為例,社區由5個小區和1個股份經濟合作社組成,常住居民1.4萬人,屬于典型的融合型大社區。2022年10月,按照理順城鄉社區管理體制的要求,當地將社區一分為二,方便社工提供更為精準專業的服務。社區有了“身份證”,分類管理更精準。2022年,寧波因地制宜推進城市社區首次員額核定工作,分社區類型建立崗位員額核算模型,科學核定各社區員額數,將社區“兩委”專職成員、專職社工、專職網格員等一體納入員額池管理,在總量控制基礎上,核定每萬常住人口22名的員額,做到力量統籌“一盤棋”。
2022年11月底,寧波江北區文教街道大閘社區“鄰里食堂”開張。社區黨委副書記李敏霞告訴記者,“社區力量配強了,職責也更加明晰,基層干部工作更能精準發力,服務‘一老一小’更得心應手?!?/p>
寧波還推出為民、安民、便民“一本賬”。按照有法律法規明確規定、與居民利益相關、有利于基層治理的原則,制定出臺城市社區4大類97項、農村社區5大類105項工作事項清單,平均為每個區(縣、市)清理工作事項8項、規范52項,清理規范幅度達66.7%,努力做到“清單之外無事項”。
下一步,寧波市還將依托“五定”管理體制改革,對不同社區實行精準施策,對在主城區、城鄉接合區、鎮中心區、鎮鄉接合區的行政村開展社區化管理,在城市社區實施一批分類治理“微項目”、打造一批分類治理特色品牌、培育一批分類治理實訓基地,探索不同形態社區治理的寧波路徑。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