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宣城:廣納八方英才 匯聚發展動能
天下英才,逐潮流而動,擇熱土而棲。
“我們對人才的期盼渴求前所未有,成就人才的機遇舞臺前所未有,服務人才的決心意志也前所未有。”在“尋夢文房 才匯宣城”人才周啟動儀式上,宣城市委書記孔曉宏發出重才愛才“最強音”。
11月14日至18日,宣城市舉辦“尋夢文房 才匯宣城”人才周活動,聚焦“重點工作、主導產業、人才引育”三條主線,舉辦了8大類29場子活動,營造了真心愛才、悉心育才、傾心引才、精心用才的良好氛圍。
近悅遠來 擦亮真心愛才“金名片”
良好的人才生態是宣城的獨特氣質,更是廣大人才來宣城投資興業、安居樂業的重要保障。
近年來,宣城市出臺《關于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市戰略奮力打造皖南區域人才高地的意見》和“宛陵聚才行動”若干政策、重點產業人才政策“宣八條”等,形成“1+1+N”人才政策體系,為廣大人才提供安家補助、租房補貼、生活補貼、薪酬補貼、創業扶持等8個方面25項支持政策。同時,設立市人才發展專項基金,近5年兌現人才政策扶持資金5.2億元,確保人才愿意來、留得住、干得好。
11月17日,“宣城人才碼”正式上線,只要打開“皖事通”APP,輕松一掃,即可實現人才政策、人才認定、就業服務、獎補申報等一站式服務,讓人才在宣城創業有“導航”、辦事有“指南”、服務有“專享”,著力提升人才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如果說“宣城人才碼”是宣城服務人才、關愛人才的時代探索,那么青年人才公寓的揭牌交付就是宣城打造拴心留人好環境的滿滿誠意。
在宣城青年人才公寓揭牌交付儀式上,宣城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朱立軍指出,宣城將進一步加強人才安居保障工作,切實幫助人才解決后顧之憂,讓廣大人才住得舒心、干得順心、過得安心。
“安居”才能“安心”,“安心”方能“樂業”。近年來宣城通過政府投資、企業自建等方式建成人才公寓8079套。本次交付使用的宣城青年人才公寓位于大唐御苑小區,室內裝修簡約時尚,家具家電齊全,青年人才可“拎包入住”。
創優環境 厚植悉心育才“新沃土”
“希望各位高校和大學生代表將宣城對人才的珍重禮遇、期待渴求帶回去,主動宣傳推介,關心支持宣城,推動校地合作再上新臺階。”在宣城大學生實習實訓工作座談會上,朱立軍向全國高校和廣大學子發出誠摯邀請。
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大力推進長三角地區具有鮮明特色和競爭力的大學生社會實踐專業實習頂崗實訓基地建設,是宣城延長引育人才鏈條的務實舉措。
近年來,宣城市通過廣泛開發崗位,鼓勵引導廣大在校大學生到地方開展實習實訓活動,讓他們受鍛煉、長才干。今年以來,全國1116所高校近1.4萬名大學生來宣開展實踐實習實訓活動。
創新驅動,本質上是人才驅動。鼓勵青年創新,支持青年創業,既是服務青年所想,更是精心育才的有效途徑。
11月18日,17個青年創業項目在宣城市“青苗杯·工商銀行”青年創業項目大賽決賽現場精彩比拼,最終評出2個金獎、3個銀獎、5個銅獎和7個優秀獎。對入圍的青年團隊和項目,還將從政策、資金等各方面提供支持,助力青年創新創業。
宣城工業互聯網賦能企業怎么干?在全市工業互聯網人才論壇上,來自安徽電信工業互聯網團隊、宣城工業大腦、安徽司爾特、泰森木塑、飛翔電器的專家和企業負責人用一個個典型案例,送上了工業數字化轉型發展的真知灼見。
“近年來,宣城市加快推動互聯網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形成了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的‘宣城方案’,彰顯了數字化轉型的‘宣城活力’。舉辦人才論壇,就是為了更好服務企業、服務發展,培養更多數據化、信息化人才。”宣城市經濟和信息化局二級調研員、副局長陳艾紅表示。
廣開賢路 栽好傾心引才“梧桐樹”
“以會引資”“以會聚才”是宣城推進“雙招雙引”工作的有力舉措。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學教授陳光,南京工業大學新材料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常輝,特邀在2022年宣城“海聚英才”創新創業峰會暨新材料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為促進宣城新材料領域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提供了先進的理念和思路。
論壇上,宣城市還與安徽歐美同學會簽訂留學人員創新創業服務戰略合作協議,發布54家新材料企業520個高層次人才需求,3家企業與相關高校簽訂“揭榜掛帥”科技項目張榜招賢協議,15個新材料產業項目現場簽約。像這樣高層次高水平論壇活動,已經成為宣城推動產業發展和人才集聚的有效抓手。
近年來,宣城堅持以高能級平臺承載高層次人才,圍繞產業鏈做強雙創平臺鏈,積極推進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建設,建成宛陵科創城、宣城智谷軟件產業園、全國首家文房四寶產業創客基地等。目前,418家企業與78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共建省級以上創新平臺237個。
人才周活動期間,宣城市還舉辦了中高端人才專場洽談招聘會、“才聚經開 共贏未來”招賢納才招聘會、旌德縣“旌賢禮士”新業態就業人員專場招聘會等,200余家企業提供了4000余個人才崗位,涉及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醫藥衛生等產業,為各類人才來宣城就業提供了眾多選擇方案。
改革賦能 打造精心用才“生態圈”
引才是前提,用才是根本。近年來,宣城市大力開展產業引才、項目引才、以才引才,持續完善人才評價、管理、激勵等體制機制,為各方面優秀人才提供施展才華的舞臺。
同時,推進人才分類評價機制改革,堅持運用市場邏輯、資本力量、平臺思維,精準開展人才評價工作;持續推進事業單位“放管服”改革,賦予用人單位更大自主權,賦予領軍人才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經費支配權、資源調度權。
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培養國家、省、市重點人才計劃407人,向240名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人才發放“宛陵優才卡”,并提供子女就學、醫療保健、文化旅游等9項優質服務。
人才是創新的核心要素,引進用好一個頂尖人才,可以帶來一個團隊,培育一個企業,形成一個產業,牽引一個產業鏈。
宣城開盛光伏產業園就是最好的例證。2020年,安徽華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宣城開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徐曉華被宣城的誠意打動,帶領核心技術團隊落戶宣城,利用2年多的時間,初步建成覆蓋裝備、原材料、產品、工藝、應用的全產業鏈光伏產業園,全部投產后年產值可達200億元。目前,已集聚了來自全球行業高層次人才近300人。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宣城將深化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市戰略,不斷優化人才服務保障環境,讓宣城成為人才聚集之地、人才輩出之地、人才向往之地,為建設長三角中心區現代化城市提供更加堅強有力的人才支撐。(汪瑞華、胡朝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