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政務大廳和家園中心:北京城市副中心老廠房的新用途
人民網北京10月13日電(李博)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故城東路上,有一幢紅磚灰檐帶有濃濃工業風的建筑在通州老城里格外醒目,這是于2021年9月啟用的副中心政務服務大廳,運行一年來總計接待了企業、群眾83851人次。
近年來,北京城市副中心全面深化城市更新,充分盤活利用工業用地及老舊廠房,通過改造升級讓騰退停產的企業園區“騰籠換鳥”,激活產業新動能。
“以前對于這種老地塊的建設模式往往是推倒重來,這種方式不但浪費資源,歷史沉淀的痕跡也會在大拆大建中被抹去。”北投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蘭慧賓說。
作為北人廠區更新改造投資建設方,北投集團積極探索老廠房更新改造模式,“我們按照‘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和有機更新的理念對老廠房提升改造,保留原有工業建筑元素記憶,打造花園式園區、綠色生態園區、歷史文化園區,助力城市副中心公共服務、生活配套等持續提升。”
蘭慧賓解釋說,花園式園區是堅持節約利舊,打造獨具工業氣質、綠色宜人、多元融合的花園式園區;綠色生態園區是保護原有廠區綠色生態系統,使建筑與環境充分交融,打造和諧生態的綠色園區;歷史文化園區則是充分尊重建筑物的歷史風貌,并將其有機融入園區之中,彰顯工業建筑的時代特征,創建富有內涵以及具有歷史印跡的文化園區。
北人集團老廠區按照南、北兩區進行更新改造。南區規劃總用地面積5.78公頃,改造提升項目于2020年10月開工,包括綜合政務服務區、不動產登記大廳和服務配套,主要承載政務服務功能,改造后總建筑規模達8.29萬平方米。其中,城市副中心政務服務大廳定位于市級綜合性政務服務大廳,形成與六里橋市政務服務中心東西呼應的政務服務格局。園區北部打造家園中心,以便民服務配套和文創功能為主,滿足周邊市民教育、文化等需求,實現一刻鐘社區服務全覆蓋。
在項目改造中,北投集團團隊充分尊重建筑的歷史風貌,最大限度保護廠區內建筑的肌理,對老廠房結構和立面進行最大限度利用,展現原有工業建筑的美感特點和不同時期的建筑印記,延續城市特色記憶。
改造后的北人產業園區整合文化科技產業資源,利用工業遺存發展“文化科技+”和配套服務帶動文化產業發展,為周邊居民帶來更加便利、豐富和有創意的生活體驗。通過更新項目還推動了城市修補及生態修復,按規劃騰退城市道路并加密區域交通路網,建設開放的公園綠地,促進區域基礎設施、生活配套服務設施、公共空間環境品質的改善提升。
此外,北投集團團隊按照綠建二星級標準改造提升廠房建筑,著力打造低碳綠色廠區。通過屋頂天窗、室外庭院等方式實現自然采光和通風,改善建筑室內環境。還設置地源熱泵、一體化光伏發電板等清潔能源代替傳統能源,每年可節約標準煤超過1600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200余噸。
未來,北投集團將結合副中心城市功能定位及南大街周邊片區規劃實際,充分考慮老城空間特點、設施集中與分散布局等情況,著力把副中心政務服務中心所在的北人產業園區打造成為以政務服務為主導,家園服務功能為輔,集合文化、科創產業為一體的低密度花園式綜合園區。通過園區內政務服務中心大廳的建設、文創產業的發展和家園中心功能的落實,帶動周邊區域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