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區生態優 風景美如畫
芮城縣大禹渡灌區好似一幅巨大的水域生態畫卷。
大禹渡樞紐泵站崖坡上樹木郁郁蔥蔥,鳥鳴聲不絕于耳,時有野兔、山雞從身邊不經意跳過,在這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紅腹錦雞是常客。
“樞紐站建設之初,三面崖坡上光禿禿的,一片荒涼。”這是老職工南關玉對早期樞紐泵站生態的描述。“在最初開展荒坡植樹的時候,坡上沒有水,我們就一桶一桶往上抬、一擔一擔往上挑。為保證所栽樹木的成活率,我們架設供水管道,在崖坡上形成能澆、能噴灌的供水系統,使當年所栽樹苗,隨栽隨澆,成活率達到98%以上。”退休干部馬正平介紹。大禹渡揚水工程服務中心三代水利人堅持不懈做到一年綠化一面坡,使大禹渡樞紐泵站7000余畝荒坡實現綠化全覆蓋。大力推進灌區生態文明建設,也是大禹渡揚水工程服務中心推進灌區水生態環境提升的有力舉措。上世紀80年代,隨著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大禹渡黃河旅游事業蓬勃興起,樞紐泵站逐漸發展成為獨具特色的水利旅游景區。2010年,景區被《山西日報》等省內5家主流媒體聯合推選為“人說山西好風光——山西不能不到的十個地方”之一。2018年,景區被評定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
大禹渡灌區面積達54.62萬畝。在推進灌區生態文明建設的過程中,大禹渡揚水工程服務中心以有效的運行管理和完善的政策制度,加快灌區建設和改造的步伐,大力發展節水灌溉,灌區供水得到有力保障,灌區內一批現代農業蓬勃發展,農村產業結構得到進一步調整和優化。“我們村之前農作物單一,各家各戶除了種小麥就是種玉米,隨著灌區水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蘋果、桃、杏、櫻桃、大棚桑葚等特色農業應勢而生,田間環境更美啦,村民腰包更鼓啦。”古魏鎮太安村村民任守鵬望著自家的桃園說。
大禹渡灌區內林茂糧豐,花果飄香,生機盎然,美麗的田園風光好似江南,東壚鄉黨委書記姚炎斌這樣描述道:“一望無際的黃河灘涂,春天繁花似錦,夏日麥熟杏黃,秋至五谷豐登,冬來碧野如氈。”(姚姬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