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全國毛發學術會議在長沙舉行 專家學者聚焦雄激素性脫發
人民網長沙8月30日電 8月26日至28日,第六屆全國毛發學術會議在長沙召開。大會薈萃了毛發領域眾多的國內外專家學者,大家交流毛發醫學研究和臨床成果,分享實踐操作經驗,探討毛發生長、移植以及毛發疾病等專業問題。
雄激素性脫發(簡稱“雄脫”)在多種脫發類型中最為常見,如今“雄脫”人群日益龐大且呈現年輕化趨勢,對毛發健康的需求與日俱增。對此,專家學者針對“雄脫”等脫發情況發出號召,希望全社會加大對不少人存在的脫發認知誤區及相關知識進行普及。
據了解,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毛發學組即將修訂中國雄激素性脫發診療指南,參會專家討論了新版毛發指南的框架,相比上一版毛發指南,新版毛發指南將按照國際的慣例,更加注重循證醫學證據,另外把近幾年脫發的新療法也會加入。
全國毛發學術會議先后在北京、廣州等地成功舉辦了五屆學術交流峰會,始終致力于搭建中國與世界毛發醫學技術的溝通平臺,為國內外毛發移植領域的專家和學者提供廣闊的交流與發展機遇;并不斷深化理論體系建設,持續加強中國毛發疾病學科的人才培養,為廣大毛發疾病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療方式。
“毛發問題是大眾問題,也是需要科普的問題。根據我們做的全國性抽樣調查,18歲以上成年男性的‘雄禿’患病率是21.6%,成年女性大約為6%;‘雄禿’越早發現,越早治療,效果越好。”全國毛發學術會議大會主席、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張建中教授說道。
目前,“雄脫”的規范化疾病治療上存在兩大問題,第一是患者對治療有很多疑慮,對疾病的認知存在偏差,以及對藥物的副作用過度擔憂;第二是基層醫生需要診療的疾病較多,相比脅生命的疾病,對毛發的疾病重視度不夠,導致“雄脫”患者救治不及時。
為了解決這一現狀,全國毛發學術會議正通過學術交流對該領域進行醫學教育,未來將舉辦學習班對基層醫生進行培訓,并在每個省的大型綜合性醫院的皮膚科設立10家到20家的脫發中心,采取規范化治療的方式給患者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
當前,“雄脫”的規范化治療主要是通過藥物和毛發移植進行,依靠早期干預,正規的服藥,正規外用藥讓患者自己的頭發長出來。其中,毛發移植前患者要服藥,盡可能把它不需要移植的頭發長出來,實在長不出來的,醫生再通過指導進行移植。
“藥物治療相當于是調節你的身體,毛發移植是對頭發的一種補救措施,兩者有效結合來最終破解‘雄脫’的癥狀。”張建中教授認為,未來“雄禿”的診斷和治療隨著各種新藥物的研發、患者人群知曉率的提高、患者規范化救治,療效將穩步提升。
針對目前患者在互聯網直接購買治療脫發藥物的情況,張建中教授表示:“患者一定要要在自己買藥前,讓正規醫院的皮膚科醫生有一個正規的診斷和正規的評估,買藥后要定期去醫院進行復診查看療效,這樣確保用藥的安全性和治療的有效性。”
此次全國毛發學術會議采取線上直播、線下討論的模式進行,參會的專業皮膚科醫生超過7000人次,使得皮膚科醫生關注毛發性疾病的越來越多,為脫發性疾病診斷、治療起到了有利推動作用,更給毛發臨床研究、治療探討提供了一次交流的契機。(林洛頫、鄒淑貞)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