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工匠論壇為何“花落”湖南
9月2日,首屆大國工匠論壇將在長沙舉行。屆時,全國87名“大國工匠”齊聚星城,講述他們成長、成才、為國爭光的故事。
這是我國第一次為“工匠”舉辦全國性論壇,中華全國總工會將其作為鼓舞億萬職工群眾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的重大舉措。這樣一場意義重大的盛會,為何“花落”湖南?
“湖南在培育能工巧匠、叫響做實‘大國工匠’品牌上,已經形成濃厚氛圍和良好社會環境。”中華全國總工會勞動和經濟工作部負責人評價。
“土壤”肥沃,“三高四新”催動技能飛躍
1992年,湖南中部山區的“小工廠”三一集團轉戰長沙,20多年來,“求變”“創新”貫穿始終,“小工廠”成長為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機械制造企業,長沙也轉型邁向“中國工程機械之都”,擁有了4家全球工程機械50強企業、數百家配套企業,形成世界級產業集群。2021年,我省工程機械產業實現產值超過2500億元,產品覆蓋全球160個國家和地區。
湖南曾是有名的農業大省,在歷史上有過許多榮光。湖南工程機械的成長史,亦是湖南工業發展史的縮影。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三次到湖南考察,從黨和國家戰略全局高度為湖南發展錨定新坐標、明確新定位,賦予湖南“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
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湖南堅定地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進產業鏈、產業集群發展,全力以赴打造國家先進制造業高地。
如今,湖南不僅是中國最大的工程機械產業制造基地,世界最高時速的米軌動車組、世界首輛超級電容100%低地板有軌電車等全球頂尖技術的高端產品均出自湖南,“湖南造”電力機車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20%,居世界第一。
一批大國重器相繼在湘研發成功。天河二號計算機六次蟬聯國際高性能計算機世界500強榜首,是目前世界上蟬聯世界第一次數最多、時間最久的高性能計算機。
部分新興優勢產業蓬勃發展。電子信息產業領域建成國內首條8英寸IGBT生產線,打破國外多年壟斷;中國長城基于“PK”技術的計算機體系,成為世界計算機領域又一主要技術選擇……
工業體量持續增長,使工業企業成為湖南居民勞動就業的主要陣地之一,從業人員超過300萬人;工業質量快速提升,則對產業工人的技能提出更高要求,催動“技能湘軍”加速成長。
“現在,全省技能人才總量有532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52.5萬人。”省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何俊峰說,深厚的產業底蘊、龐大的工人數量,形成了培育工匠的肥沃“土壤”。
“成果”豐碩,能工巧匠在傳承發展中涌現
今年3月2日,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舉辦的2021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評選結果揭曉,湖南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焊接顧問艾愛國成功當選,成為首名湘籍“大國工匠”。
“多年來,艾愛國為冶金、礦山、機械、電力等行業攻克400多項焊接技術難題,改進焊接工藝100多項,創造直接經濟效益8000多萬元。”湖南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在行業內,艾愛國成為工人的榜樣,在傳承和發展中,一批又一批能工巧匠雨后春筍般涌現。
“讓‘匠心追夢、技能報國’成為一種信念。”何俊峰表示,過去十年,我省圍繞實施科教興湘、人才強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作為一項戰略任務,全省各級工會全面鋪開培育湖湘工匠、建設技能湘軍“百千萬”工程——建立100個“湖湘工匠”培育和競賽基地、創建100個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推動10000名勞模和工匠師傅帶學徒結對子。
各行業、各工種工人們有了廣闊的成長平臺,職工創新創造活力被不斷激發,一批批優秀工匠被挖掘出來。
用“繡花功夫”把湘繡帶到全世界的中國刺繡藝術大師成新湘,制作神舟飛船精密零件、守護宇航員安全的“數控湘女第一人”楊芳,砌磚砌出世界技能大賽大獎的鄒彬,航空精英“當代庖丁”鄧元山,以世界為高度首創“湖南創造”的寧澔如……
從18歲就開始跟鐵路貨車打交道、經手的每條焊縫優質率百分之百、焊出8萬輛新型重載高鐵貨車質量全優的電焊“花木蘭”易冉,前不久成為第二位湘籍“大國工匠”。 (記者 彭雅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