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年內新建至少50個社區專病特色科室
市衛健委日前公布本市首批116個達到建設標準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專病特色科室。同時,提出要深化推進社區專病特色科室建設,年內將新建至少50個社區專病特色科室。
大醫院治療,社區里康復;家門口就能看大醫院的專家;病情有變,綠色通道轉診……記者近日走訪發現,小小社區科室真能為居民解決不少看病就醫的大問題。
三級醫院專家社區坐診
前天下午,王先生準時來到學院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腦卒中專病門診復診。不久前,他因連續兩次出現腦梗死的病史,來到專病門診問診。出診醫生劉偉仔細診斷,認為王先生應考慮卵圓孔未閉,于是將他轉診到了北醫三院心內科。檢查后,王先生確診卵圓孔未閉,醫院為其施行了封堵術。經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三級醫院的“接力”救治,王先生現在狀態穩定。
其實,專病門診的出診大夫劉偉,是學院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請來的“外援”。中心主任佘瑞芳介紹,去年起,該中心設置腦卒中專病特色門診,外聘海淀醫院主任醫師劉偉每周定期出診,并組織中心醫護參加相關培訓。
“在家門口就能得到三級醫院專家的診斷和解答,社區專病門診不僅便利,還能‘救命’。”王先生說,他體會到了在社區看專家的“高性價比”。
大醫院救治后回社區康復
“康復門診天天開診,我每隔一天就會來一趟。”家住秀水園小區的劉先生曾因腦卒中被送往北京朝陽醫院救治,出院時,醫生建議他到家附近的六里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康復專病特色科室繼續康復。
六里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康復專病科室不僅提供門診服務,還專門開設了康復病區可提供住院服務,不少住院患者就是從大醫院轉診而來。“比如,我們與朝陽醫院急診科建立了合作。急診搶救患者病情穩定后,可轉到我們的康復病區。朝陽醫院常年、全日制派駐一名主任醫師和一名護士長參與住院患者的診療、護理。”該中心主任劉運杰說,這樣既解決了大醫院床位資源有限的難題,也可使患者得到同質化的醫療護理服務。
當住院患者需要進行一些社區不具備設施、設備的檢查,門診患者病情較重不適宜基層處置,或患者康復治療期間病情出現變化時,科室會第一時間與醫聯體內的核心醫院取得聯系,為其開通綠色通道,快速轉診。
讓基本醫療服務回歸社區
目前,本市2022年度的社區專病特色科室建設工作尚處于申報階段。朝陽區社區衛生服務管理中心主任常藝認為,今年社區專病科室的建成數量,較之去年或將有大幅度增加。
“去年本市對‘專病科室’的建設范圍提出了高血壓病、冠心病等七大專業的限制要求。而今年,本市不拘具體專業,將專病范圍進一步拓寬至兒科、老年病科、皮膚科、口腔科、婦女保健等所有符合基層功能定位的領域。”常藝舉例,朝陽區的社區衛生特色服務項目——血液透析,去年由于專科限制沒有在專病門診體現出來,今年開展相關業務的機構就可以申報了。
“不受病種限制,圍繞醫聯體建設,著力開拓‘小專科’,讓百姓急需的基本醫療服務回到社區、便利社區。”常藝認為,這也體現了本市均衡優質醫療資源配置、有效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推動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力度和決心。劉運杰透露,今年,六里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計劃繼續申報骨質疏松、針灸推拿等特色科室。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