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書的日子有奔頭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和公共文化建設”。深入推進全民閱讀,倡導鄉村閱讀,是助力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方面。
目前,全國共有農家書屋58.7萬家,覆蓋了全國有基本條件的行政村。今年世界讀書日,我們將鏡頭對準3家書屋,其創辦人均獲評由中宣部、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共同主辦評選的2021年“鄉村閱讀榜樣”。孩子在這里讀到第一本名著、青年在這里實現創業的抱負、村民在這里找到致富的門路……書屋的故事,就是鄉村振興的生動注腳。
在大山深處,在遙遠邊陲,在廣袤草原,在溫潤水鄉,一處處鄉村書屋如同一扇扇通向廣闊世界的窗,連接田埂,陪伴夢想,照見遠方。
——編 者
《 人民日報 》( 2022年04月22日 19 版)
在重慶市萬州區熊家鎮,說起金龍文化大院,村民們都很熟悉。
文化大院的創辦人,是熊家鎮古城村村民譚明海。2006年,譚明海用開副食品批發店的積蓄,買下了一個院子,打造成農家書屋。當時,家人朋友都不理解,可譚明海卻很堅持:“我小學沒畢業,以前不認識幾個字,吃過沒文化的虧。”回想起初衷,譚明海說:“就想讓村里人多認字、多讀書。”
起初,書架上只有幾百本書,鮮少有人光顧。漸漸地,越來越多人知道鎮上開了家書屋,讓大伙兒免費看書。
劉純陸是熊家鎮紅星村的養蜂專業戶,蜜蜂經常遭受病蟲害,劉老漢跑來求助,一本本農業相關書籍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在古城村,村民劉興奇通過讀書學習,掌握了養魚的技術,收益比往年翻了好幾倍。
養魚、種樹、預防病蟲害……書屋為村民們提供了大量的知識和技能。不僅村民們愿意來了,孩子們放了學,也喜歡來這里閱讀、學習。
得到街坊鄰里的認可,譚明海有了信心,投入更多資金充實書屋,如今已經有8000余冊圖書。
不僅如此,數年來,譚明海還經常組織免費培訓,邀請專業技術人員,開展電腦基礎技能和養殖業、種植業、病蟲害防治等各類知識技能培訓38期,參訓人員達1100余人次。
“以前字都認不全,現在能把四大名著讀下來了。”讀書為譚明海帶來了更多知識,也讓更多村民了解到讀書的重要性。看著文化大院,譚明海有了新的打算——開辦農村紅巖文化室,并與重慶紅巖聯線文化發展管理中心聯合舉辦巡演巡展活動,積極弘揚紅巖精神。
多年來,文化大院一直免費向公眾開放,鎮上和鄰村的大人小孩有了閱讀、休閑的空間。老譚的兒子就是“泡”在這間書屋里長大的,如今正在攻讀博士學位。“一直堅持讀書,生活就會越來越有奔頭。”譚明海笑著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